处在黄浦江之南的泖港镇,被松江称其为浦南地区,三十多年来的改革进程,泖港从来不曾骚动过,它依然故我,守着静静流淌的黄浦江,春播秋收,恪守农事规律,土地幸甚,如今更是成为松江之美,上海市民向往之地。这里的粮食因为土质好名声在外,早稻“老来青”已为上海市民所知晓,还有近年来名声鹊起的“黄浦江”大闸蟹,依靠黄浦江水再进而净化之,美味甚于阳澄湖。是这一方水土孕育出来的特产。
泖港之路,没走偏,在正路上,最终为松江和上海保留了一块难得的净土。究其原因,就是“生态”理念在泖港镇根深蒂固,如今,打出这张“生态”名片堪称上海郊区之典范。
原汁原味 乡村风浓
在泖港镇腰泾村,河水穿过村庄,涓涓流淌,时而,有野鸭三五成群,在河中“纳凉”;白墙黑瓦的农家小院,掩映在绿树丛中。夏日清晨,有村民摇着蒲扇在树荫下乘凉,小狗趴在屋门口守候主人。不论四季,树木满目青翠,林中鸟雀欢叫。
村里人说,这里都是上一个世纪80年代的老屋了。但从外观看去,焕然一新;宅前屋后的路面上,也鲜有乡村垃圾。走过村庄时,便觉神清气爽。近些年,泖港镇对所辖的16个村庄和2个居委会陆续进行村庄改造,规划在保留了原有布局的基础上,进行墙体白化、道路硬化、污水净化、河道洁化,让绿化与村落相得益彰。
村里老人住惯了这样的老屋,如此改造,不仅节省了经费,也让几十年来原汁原味的江南水乡特色得以保留,如此,淳朴的乡村风情愈发浓厚。
村落的远处,大片绿油油的农田间,是横贯东西的水泥路面。路南,一排高耸的树干,虽在午后阳光的照射下,树影仍遮蔽了路面,给农耕者带来阴凉;路北,却是一排低矮的小灌木丛,圆圆的树影并不妨碍田间的秧苗汲取阳光,恣意生长。
一面是对村落风光的保护,一面是现代农田建设;腰泾村的景色,同样展现在胡光村、黄桥村等临近村落,规划者对“生态”的理解也在一步一景的细微之处显现。
留住美景 富了农民
在“农家乐”里采摘,在涵养林间垂钓、野餐或者散步,如今,泖港镇吸引了越来越多松江本地居民和市民前来一游。“发展都市现代农业,将农业生产与观光、旅游以及农产品深加工融合发展,形成农业产业复合体,才是生态发展之道。”对此,泖港镇农业相关负责人表示。
盛夏的秧苗长势喜人,不久前,一家农业公司看中了家庭农场主李春风种的水稻,以高于国家统一收购价的价格,早早签订了收购订单。在泖港,养猪产生的粪便直接用作稻田肥料,种养结合家庭农场主种出的稻米吸引了不少稻米加工商,成了市场的抢手货。
发展农业深加工产业,借助这样的商机,目前,泖港镇政府正在规划发展稻米加工业,引进世界上最先进的稻米加工设备,与松江农民协会联合,进行大米深加工,协助粮食种植户进行稻米的收购和销售,价格将在原有基础上提高约10%。
培养特色农业产业。坐落在不同村落中的桑葚园、玫瑰园、葡萄园、蓝莓园以及各种蔬菜标准化基地、水产养殖基地或休闲农庄等,形成了错位竞争,依时节而办的农家乐或采摘游,为当地农民带来了创收。不仅如此,特色农业企业也入驻泖港,发展深加工,生产的桑葚汁、葡萄酒、蓝莓酱等就地取材,减少了配送环节,抢占了市场商机,让土地的亩产均值不断提高。按照进度,8家污染企业将在8月底关停。废气、废水等排污企业将永久退出历史舞台,同时,也等待着更多优秀涉农龙头企业进驻。
此外,泖港镇与涉农企业逐户签订了协议,确保录用当地村民参与农业园区或涉农企业的日常种植和维护工作,并优先选购本地农作物,在解决村民就业的同时,为农场主增收。
改善人居 重在发展
坐落在泖港镇最东端的新建村,成为本区唯一列入市“美丽乡村”工程的试点村。最近,“美丽乡村”建设规划“蓝图”已呈现眼前,并进入项目招投标阶段。“蓝图”中的村落间和转角处,处处皆是“花园风”的绿化。近百种花草、果木错落种植,有亭台水榭、小桥流水,点缀于白墙黑瓦之间;原有的水泥明沟,被带孔的石壁取代,给鱼虾、田螺更多生长空间;门前的养鸡棚统一由毛竹制成,别具野趣。
“纯粹的美景,并不足以称为‘生态’,”泖港镇农业相关负责人表示。最近,镇政府投资引进了一批日本甜柿、浙江红心柚等果木,正在育苗。这些果木品种经过了40多年培育,非常适合江南地区的土壤和气候,树形美观,口味也好。规划后,这一批果木将被村民自主选择,栽种在宅前屋后的自留地中。
充分利用土地发展特色果业,橘子树、枇杷树等多种果木也将引种在村内,在美化环境的同时,将给当地村民带来经济收益。
“现代农业发展,还要有现代农村生态意识的养成。”泖港镇农业相关负责人介绍,泖港镇创新社会管理的“108片区”模式就诞生于生态建设的理念之中。由108片区的片长无缝对接,在环境保护的过程中承担着重任。从连续多年的环境整治,到日常环境维护,组织村民入户宣传,他们逐步让生态意识融入村民生活。如今的泖港,几乎不再能看到秸秆焚烧的现象,除了农业部门对家庭农场主的严格管理外,村民零星自留地的秸秆也全部被统一收集,用以还田发酵。这其中,正是108位片长所发挥的作用。
本报记者 朱全弟 通讯员 贾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