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埃博拉患者被误诊,到两名护士感染,再到病毒观察期人员乘飞机、坐邮轮出行,美国政府在应对埃博拉方面屡屡失手,暴露出防范机制存在的漏洞。
如今,这个超级大国已进入埃博拉危机模式,正加紧出台弥补漏洞的措施。其他国家应从美国的连环失误中吸取教训。
暴露不足之处
反思美国的教训,首先是准备不足。美国政府一直在喊“狼来了”,早在8月7日就已拉响埃博拉疫情最高警报。但当美国本土首位埃博拉患者邓肯的就诊经历曝光后,美国人才惊讶地发现,本国的医院并没有真正准备好。
其次,经验不足。在治疗邓肯的过程中,恐慌的得克萨斯长老会医院医护人员有的戴着三四副手套,有的用胶带加固防护服,在还不会正确使用防护服的情况下就匆匆上阵护理邓肯,结果两名护士被感染,而感染原因至今不明。
第三,机制不足。一名参与护理邓肯的护士在观察期内竟然乘飞机出行;一名处理过邓肯血液样本的工作人员在观察期内坐邮轮到加勒比海旅游。正如《纽约时报》文章所言,这反映出美国应对埃博拉机制存在缺陷,“人们对联邦官员控制埃博拉病毒传播的能力感到担忧”。
采取补漏措施
美国政府应对埃博拉的工作遭广泛批评。当世界卫生组织20日宣布,非洲国家尼日利亚的埃博拉疫情结束后,许多美国媒体甚至号召“向尼日利亚学习”。美国媒体就这一事件进一步提出,美国可能并没有能力应对一场生物恐怖袭击。
面临巨大压力的美国政府目前已进入埃博拉危机模式。最近几天,奥巴马取消了一些原定行程,集中精力应对埃博拉。在舆论紧逼下,他紧急任命一名能投入“百分之百时间”的埃博拉“主管”。
此外,由于94%的西非旅客从纽约肯尼迪国际机场等5个主要机场进入美国,因此美国政府在这5个机场加强对西非旅客的埃博拉筛查,21日又进一步宣布,来自埃博拉疫区的所有西非旅客今后都必须从这5个机场接受检测后入境。
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成立了由感染控制、个人防护设备和公众教育等多个领域专家组成的埃博拉快速反应小组。一旦美国再出现埃博拉患者,这个小组将在24小时内赶到现场提供治疗指导。美国国防部也组建了一个30人的应急医疗援助小组。
突如其来的埃博拉对美国公共卫生体系是一场考验,暴露出美国应对措施的不足之处。但埃博拉对美国来说也是一种新病毒,美国医院此前从未有过治疗这种疾病的经验。
同时,也应看到美国在应对埃博拉方面做得比较到位的地方。虽然美国本土首名埃博拉患者邓肯死亡,但美国从西非接回的5名患者已全部战胜这一病毒。
林小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