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5:评论/随笔
     
本版列表新闻
     
2015年06月04日 星期四 放大 缩小 默认   
变了味的朋友圈
余 平
  余 平

  我这人性格比较内向,不善交际,老同学阿华劝我多进几个网上的圈子:“圈子是指网上具有相同爱好、兴趣而联系在一起的人群,现在的圈子很多,比如读书圈子、运动圈子、理财圈子等等。”

  按阿华的办法,我创建了一个微信群,把很多老同学都添加了进来,大家交流方便了,我感觉仿佛回到了青葱岁月,非常温暖。没几天,我发现圈子里有了广告,昔日的班花做起了化妆品代购生意,曾经的班长倒腾起平板电脑,睡在我上铺的兄弟当上了某品牌内衣的地区代理商。出于友情,我一开始还转发一下这些广告,至少要点个赞,可这样的广告多了,朋友交流的圈子变成了互相做生意的市场,我只能选择视而不见。

  有一天,我发现我们当地一个“骑行族”的微信圈子,据介绍圈子成员都是骑自行车爱好者。我本以为进了这个朋友圈,可以聊聊骑行锻炼的经验,谈谈骑行的技巧,可真正聊这些的很少,与我搭话的朋友有的向我推销骑行装备,有的邀请我加入骑行俱乐部,会费打八折。对这样的朋友圈,我很快失去了兴趣。

  前些天QQ上有人申请加我为好友,一看是我几年前的一位股友老谢,赶紧点了同意。我想跟老谢聊聊大盘、谈谈热门板块和个股,可老谢把我领入了一个股票群。群里的广告满天飞,有的股友不遗余力地卖炒股软件,有的股友口若悬河推荐每日金股,当然得到这些金股是要收费的,还有股友神神秘秘推销炒股秘籍。我郁闷了,我当老谢是朋友,而他竟然把我当成了潜在客户。

  我想,是不是该鼓足勇气,清理一下门户了,该屏蔽谁就屏蔽谁,该拉黑谁就拉黑谁。朋友圈来之不易,但朋友终归是用来交往、用来倾诉的,而不是用来做生意的。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时政·要闻
   第A03版:时政新闻
   第A04版:长江客轮翻沉事件特别报道
   第A05版:评论/随笔
   第A06版:民生速递
   第A07版:上海新闻
   第A08版:上海新闻
   第A09版:上海新闻
   第A10版:上海新闻
   第A11版:广告
   第A12版:新民资讯
   第A13版:社会新闻
   第A14版:互动
   第A15版:中国新闻
   第A16版:中国新闻
   第A17版:国际新闻
   第A18版:国际新闻
   第A19版:专版
   第A20版:文体新闻
   第A21版:文体新闻/娱乐
   第A22版:体育/文体新闻
   第A23版:文体新闻/体育
   第A24版:财经新闻
   第A25版:新民健康/慢病
   第A26版:互动/新民健康
   第A27版:市场之窗/资讯
   第A28版:夜光杯
   第A29版:夜光杯
   第A30版:大购网专版
   第A31版:阅读/连载
   第A32版:目击/街拍
   第B01版:新民环球
   第B02版:论坛/新民环球
   第B03版:新民环球/教育·健康
   第B04版:好吃周刊
   第B05版:好吃周刊/我家厨房
   第B06版:吃遍中国/好吃周刊
   第B07版:好吃周刊/美食地图
   第B08版:美食大观/好吃周刊
   第B09版:新民楼市
   第B10版:地产资讯/新民楼市
   第B11版:广告
   第B12版:地产资讯/新民楼市
   第B13版:广告
   第B14版:地产资讯/新民楼市
   第B15版:新民楼市/广告
   第B16版:广告/新民楼市
“互联网+法治”要有化学反应
嫌犯的“创业”
变了味的朋友圈
信访改革当瞄准法治的靶心
“化装舞会”
话语权不均
新民晚报评论/随笔A05变了味的朋友圈 2015-06-04 2 2015年06月04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