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5:评论/随笔
     
本版列表新闻
     
2015年06月04日 星期四 放大 缩小 默认   
自由谭
话语权不均
薛世君
  薛世君

  最近看到两个新闻。一是前些天的戛纳电影节上,张馨予的“东北大花袄”和范冰冰的“葱花裙”刷爆了眼球,有网友在微博上奉她们为“毯星”,大名鼎鼎的王思聪高调转发了这一词条微博,还做出了“无作品”、“不会演戏”、“主要靠绯闻和炒作”之类的评语,一下子将这个话题引爆。二是育儿交流微信群里的年轻妈妈们相互提醒,“又有奶粉查出质量问题了”,而且大家还发现,问题奶粉中居然有4批次来自中国乳制品工业协会推荐的品牌,其中一个还是“质量优秀奖”得主。

  本来是网友灵光一闪的调侃,王思聪一介入就变得异常火爆起来,以其强大的粉丝团,生生制造了一场口水风暴,转变了一个话题的火力。本来是千百奶粉品牌的其中一个,经乳协这么一推荐、一颁奖,就成了名牌,变得“质量优秀”了,要不是查出问题,这种背书行为肯定还会持续下去。不得不说,王思聪和乳协,在话语权方面的优势很厉害。

  我记得,广州实行汽车限购政策的时候,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相关负责人很快出面反对,说人家是“顶风作案”;淘宝网曾经跟法院合作开通司法拍卖平台拍卖汽车,当时中国拍卖行业协会也很快发表声明,说这种做法“不合法”。虽然反对的理由都挺冠冕堂皇,但有不少“明眼人”说,人家争的不是理和法,争的是利益。有了利益纠纷和意见分歧,由行业组织出面表达诉求,本来是挺有进步意义的一件事,可是我从这些行业组织的表达中,还看到了“贫富悬殊”。强势的行业和个体有组织和专家代言,弱势的行业和个体,意见又有什么途径表达呢?

  表达得最“欢快”的,要数房地产业了。房价上涨时专家会出来说“城市化进程不可阻挡”,有专家会断言“房价会再涨十年”等等,房价下跌时中房协之类的组织就会瞅准时机“上书”,专家也会放言“房价下跌不利中国经济”云云。类似的话语权优势比比皆是,比如国内方便面巨头“集体涨价”那会儿,世界方便面协会中国分会有关负责人曾辩解称涨价“是合理的”;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也曾以“电力行业部分存在亏损”为由,建议上调电价……

  表达,没问题。有问题的是,一方有话语权,而另一方没有,这就不那么公平了。一个机制完善的现代社会,不怕利益分歧,也不怕利益博弈,怕就怕没有公平的话语平台,没有公正的博弈机制。一名普通网友和王思聪在网上斗嘴,几乎就是拿鸡蛋磕石头,粉丝的唾沫星子就能把他淹死;一家乳企攀不上乳协的高枝,成不了推荐品牌,得不了质量优秀奖,市场前景很可能就没人家光明。有话语权的喋喋不休、赢者通吃,没话语权的诉说无门、黯然神伤,这不是另一种“贫富不均”吗?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时政·要闻
   第A03版:时政新闻
   第A04版:长江客轮翻沉事件特别报道
   第A05版:评论/随笔
   第A06版:民生速递
   第A07版:上海新闻
   第A08版:上海新闻
   第A09版:上海新闻
   第A10版:上海新闻
   第A11版:广告
   第A12版:新民资讯
   第A13版:社会新闻
   第A14版:互动
   第A15版:中国新闻
   第A16版:中国新闻
   第A17版:国际新闻
   第A18版:国际新闻
   第A19版:专版
   第A20版:文体新闻
   第A21版:文体新闻/娱乐
   第A22版:体育/文体新闻
   第A23版:文体新闻/体育
   第A24版:财经新闻
   第A25版:新民健康/慢病
   第A26版:互动/新民健康
   第A27版:市场之窗/资讯
   第A28版:夜光杯
   第A29版:夜光杯
   第A30版:大购网专版
   第A31版:阅读/连载
   第A32版:目击/街拍
   第B01版:新民环球
   第B02版:论坛/新民环球
   第B03版:新民环球/教育·健康
   第B04版:好吃周刊
   第B05版:好吃周刊/我家厨房
   第B06版:吃遍中国/好吃周刊
   第B07版:好吃周刊/美食地图
   第B08版:美食大观/好吃周刊
   第B09版:新民楼市
   第B10版:地产资讯/新民楼市
   第B11版:广告
   第B12版:地产资讯/新民楼市
   第B13版:广告
   第B14版:地产资讯/新民楼市
   第B15版:新民楼市/广告
   第B16版:广告/新民楼市
“互联网+法治”要有化学反应
嫌犯的“创业”
变了味的朋友圈
信访改革当瞄准法治的靶心
“化装舞会”
话语权不均
新民晚报评论/随笔A05话语权不均 2015-06-04 2 2015年06月04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