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的时候,我经常参加一些诸如“球迷沙龙”“文学沙龙”的主题聚会活动。步入不惑之年后,每个月就只有几次“饮食性聚会”及“娱乐性聚会”———说白了,就是“在酒店吃饭”及“在茶楼打牌”。
倒是我的太太,有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几乎每个星期五晚上都有“约会”。聚会唱主角的四五个女人,都是一直居住在同一大院的我和同事们的太太。她们的年龄都在35岁左右,孩子都是小学或初中的校友。太太们的约会,其实也是孩子们的聚会。
因了这种“约会”,每个月我家都要“做东”一次。这一天,我一般不允许出去应酬:我得帮太太买点糖果点心类的食品,打扫打扫卫生。而当太太们谈兴正浓时,我得在旁边做些倒倒开水、削削苹果之类的后勤服务。但这点劳动,换来的收获是相当可观—— 且不说每个月的另几次“约会”,太太去赴约,我或独守空房,自由自在地看书写作;或外出吃饭打牌,不会受太太电话的干扰。单说这“约会”的内容也是非常“实惠”的:每每约会,太太们首先谈的总是孩子们的学习,而孩子们一般都带着作业本、练习册的,谁的字写得好,谁的算术难题做得对,立刻会得到阿姨们的夸奖,未被夸奖的母子自然有些“感触”,在下一次约会前,一定为得到夸奖而努力,有利于孩子们成绩的提高。
少妇们聚在一起,衣服和打扮当然是热门话题。那段时间,我就发现太太穿衣有一个规律:新衣服总是在周五那天穿,其目的非常明显。而同事的太太来我家时,一个个也穿得清清爽爽,令寒舍增色不少。太太以前总喜欢在大商场买衣服,价格既高又不实惠;自从“约会”沙龙形成后,则善于在一些个体小店或在网上买新衣,价格便宜又时尚,这当然是相互交流的成果。
我曾为一种可以刮鱼鳞也可以刮土豆的小刨子,跑过许多商店和地摊,都没能买到。有一天,轮到我家做东,我随便问了一句,两位同事的太太几乎不约而同地回答:“这种小刨子,步行街土产门市部有的是!”翌日,我果然在这家门市买到了这个实用的小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