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次奔波无果
11月27日上午,刘先生到离家最近的古美路东兰路中国银行营业所给在加拿大的亲属汇款。他填写好汇款单交给营业员时,一名负责审核的女柜员提出要增写对方银行的清算代码。刘先生一时搞不明白,因为过去汇款从未遇到这样的要求。
这时,一名佩有“大堂经理”胸卡的女士解释说,这是今年6月出台的新规定。无奈,刘先生回家打国际长途告知亲属,请他们尽快提供开户银行的清算代码。
然而,亲属说北美地区汇款没这要求,上网也查不到开户银行的清算代码,无法提供。
刘先生下午再到营业所说明情况。女审核员听后说:提供不出清算代码,汇不出去挂在银行你自己负责。大堂女经理则说:国际汇款吃退票你要承担费用的,最少50美元。刘先生要求她们向上级部门再确认一下,可否没有清算代码汇款,她们又说星期天没人,要等星期一才能答复。
15分钟搞定
刘先生又抱着试试看的心情来到田林东路中国银行营业所。他把急需汇款的事向大堂经理说明后,对方马上表示:加拿大汇款不需提供清算代码。说着,他根据汇款要求帮刘先生打印表格,交到营业窗口办理汇款手续。前后15分钟全部搞定。两天后,刘先生就接到加拿大亲属电话,告知汇款收到。
记者将刘先生的遭遇向中国银行上海分行客服中心反映。事后,据古美路支行一负责人告知,造成刘先生两次奔波没能汇款的主要原因是工作人员业务不精及工作不够仔细。为此,他们特向刘先生作了说明和道歉,并酌情补偿了刘先生因此事而打国际长途的话费。刘先生对该支行的处理表示认可,同时希望该行不断提高员工的业务素质和服务意识。
本报记者 高毅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