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大城市青年晚婚晚育现象比较普遍。很多硕士、博士毕业时已过晚婚年龄。一些人受情感经历、童年遭遇、追求自由生活等因素影响恐惧婚姻,也会使大龄单身族扩大。
我认为,用年龄来划分大龄单身男女的“等级”,给他们贴上剩男剩女标签,毫无科学依据。社会不应戴有色眼镜去看这部分人的生活,更不应动辄对其解决生理需要的方式乱扣道德帽子。
社会上有不少大龄单身人士是“伪单身”,有着相对固定的性伴侣,但因各种关系而没有公开,他们之间的关系不涉及男女之情,只为解决双方心理或生理等种种的需要,当然这种关系是不固定的,随时会终止。也有部分人在社交场合遇到合眼缘的异性也会寻求一夜情的机会,当然建立在安全的基础上。
单身不等于“无性”,我认为,这些属于“伪单身”的大龄单身人士,在满足性需要方面更有自主选择权。同时,有些已婚者出于各种原因,并没有在婚内获得高质量性生活。但是,我要提醒各位大龄单身男女,解决生理需要,根据条件“各显神通”是无可厚非的,但不能为所欲为。不要把快乐建立在他人的痛苦上,不要破坏他人的家庭,更不要违法。我反对“一夜情”,因为不固定性伴侣带来的问题比较多。我建议,从健康防病和保护隐私的角度出发,释放性压力首选“靠自己的双手”,推荐使用成人“性福”用品。
(毛观养:主任医师、教授、中国援助非洲医疗派遣专家。擅长诊治男性性功能障碍及泌尿科疾病,尤其擅长器质性阳痿、包皮包茎及各种男科疾病的手术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