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年去香港参加沪深港三城市文化论坛,会场安排在香港理工大学。大学没围墙,会场没保安,市民随时可来听讲并提问,互动的气氛着实热烈。
每天中午,年度主持人——近来在内地大大有名的梁文道——就在大学附设的酒店里安排大家吃午茶。圆台面,一壶茶,几盆菜,几道点心,有干有湿,有炸有蒸,填饱肚子没问题,又可交流会上意犹未尽的观点。据说以茶点来代替午餐在香港已成潮流,开在商场里的饭店酒家,午茶生意都不错。
沪港双城信息交汇很快,如今午茶也在上海成为时尚,写字楼里的白领在午餐时间像群鸟一样飞出去寻找物美价廉的茶点,网上这路信息很多,天天刷新,并有人打分。
淮海中路靠近西藏路的那段,过去都算八仙桥,菜场、书店、布店、南货店云集,呵呵,小吃店当然少不了,我小时候常去尝新解馋。如今此处高楼林立,楼里的酒店茶楼也满满当当,前不久与朋友去无限度广场5楼的新荣记吃午茶,再次领教广式茶点的丰富与精妙。
这家店由广州名厨主理,广式茶点做得相当不错,虾饺百年经典,但这里推出笋尖鲜虾饺,别出机杼,口感脆爽而有山野气息。澄粉是广式点心常用食材,和面后粘性不太足,很考验厨师功夫,但这里的松露野菌饺做得玲珑可爱,半透明的澄粉皮子如琥珀一般有凝冻感,裹实了来自云南的野生菌菇。四角方方的饺子收十字口,顶尖粘了些法国黑松露碎末,珍贵的味道一口吞了,回味悠长。出彩的还有烧卖皇,慷慨地加了橙红色鱼籽,我连进三枚,细细品赏鱼籽在口腔的快感。肠粉的好坏关乎饭店的口碑,这里的牛肉肠粉和鲜虾韭黄肠粉炒得都很好,有弹性,有镬气,够味道。
烘焙房里别有风景,置一只明火烤炉供晚上烤鸭子用,燃料是特地从北方运来的枣木,烤成的鸭皮带有果香。但中午不供应,我们只得望炉兴叹,但又想掂量一下烘焙房的水平,就点了一道鹅肝酱叉烧酥。果然酥皮千层松脆,馅心却如溏心鸡蛋一样诱人,入口即化。
湿点,我们点了生拆鱼茸粥,纯粹而鲜香,比平时吃过的艇仔粥更胜一筹。意外发现这里还有来自临海的家常美食,一打听后知道,老板原来与临海有渊源,所售海鲜和蔬瓜直接从码头和田头批来,保证新鲜。那么就点了几道小海鲜,比如不去鱼鳞的干煎东海带鱼、干煎三门青蟹、金沙九肚鱼——宁波人下饭的龙头烤,就是用九肚鱼下重盐腌后晒干的。对爱吃泡饭的上海人而言,此物最相思!
临海扁食就是馄饨,只是馅心少了些。临海麦蚕,类似面疙瘩,长而细,如小鱼,以小海鲜为汤底。我去过临海两次,入夜后就找路边小店解馋,厨娘当街做,是为古镇风情。老太姜汁调蛋是一道甜品,过去渔民下海讨生活,易受风寒,泊岸后,贴心的婆娘就送上一碗热腾腾的姜汁调蛋接风驱寒。此物自家也可做,挤鲜姜汁与鸡蛋一起打散,加红糖汁上笼蒸,趁热吃,香甜而微辣,嗜食大闸蟹的朋友不妨一试,当比普通姜茶有情调。
挑一张有阳光的桌子,一壶茶,几碟茶点,甜品不要忘记,所需无多,饱餐一顿而回办公室继续努力,白领的下半天应该是给力的,也是可回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