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01:家庭周刊
     
本版列表新闻
     
2012年02月03日 星期五 放大 缩小 默认   
诚信老爹 苦难脊梁撑起道德承诺
◆王成
  ◆王成

  浙江省温州市最南部的一个小渔村,有位“诚信老爹”。5年前,一场台风让他失去了3个儿子,3个儿子的身后留下了80多万元债务。这位老父亲为了“替子还债”,承受着常人难以想象的辛酸与艰难。他的诚信守诺不仅感动了众乡亲,也赢得了无数人的尊敬。

  1“桑美”摧毁全家梦想

  通往温州市苍南县霞关镇三澳村的山间小路,这段时间突然热闹起来。一拨拨人从各处赶来,去看望一位素昧平生的老人;一张张汇款单从全国各地寄来,也是给这位从没见过面的老人。这位老人就是82岁的吴乃宜,因为替子还债,他以一诺千金的诚信力量打动很多人。 

  吴乃宜生活在浙江省最南端的苍南县霞关镇三澳村,和世世代代生活在这里的绝大多数人一样,吴家的四个儿子——长子吴秀柱、次子吴秀全、三子吴秀本和幺子吴秀远从少年时代就开始成为了靠海吃海的渔民。在2006年以前,兄弟四人靠着一艘小木船在海上作业捕捞虾皮,并以此为生。 

  2006年的春节刚过不久,四兄弟就作出了人生中最大的决定——集资筹款买一艘大铁船,随后他们压上所有家当并发动所有社会关系又借款和赊账80多万元。最终,四兄弟筹够110多万元买了一艘127吨的二手大渔船,并赊下了渔具、柴油、渔绳等大量的钱,成了霞关镇第一批拥有钢质渔船和先进捕捞工具的渔民,在同村渔民羡慕的目光下开始出海作业。如果没有那场灾难,凭着吴乃宜老人四个儿子的勤劳和后来几年虾皮捕捞的红火,他们家一年能赚一百万元。 

  2006年8月8日,“桑美”台风即将登陆,四兄弟按照往年的惯例,将船开进了福建沙埕港避风。 

  8月10日下午,百年一遇的超强台风“桑美”在霞关登陆,海面上刮起了17级大风,在海上捕鱼的兄弟4人就将渔船开到了福建沙埕港外的海面上避风。然而钢制渔船在狂暴的大风和海潮面前还是显得摇摇欲坠。在甲板上的吴秀本被海上刮来的木板砸晕了,吴秀柱和吴秀全连忙将他抬进船舱里。正在这时,渔船被一个大浪掀起,整只船侧翻过来,老幺吴秀远被船上沉重的鱼笼缠住,连呼喊都来不及就沉向海底。而从船舱中逃出的吴秀柱和吴秀全也落入水中,在他们抓着渔船侧舷的钢管重新探出水面才发现,躺在船舱中的吴秀本没能逃出来。在风暴中,吴秀柱和吴秀全已无余力去救助兄弟,只能死死地抓住渔船侧舷。在经历一个多小时的颠簸后,吴秀柱也体力严重透支,逐渐松开了手向水中沉去。那时天已经全黑了,悲痛万分的吴秀全靠着求生本能在海上漂浮了4个多小时,直到晚上11点才在福鼎罗唇被海军舰艇救起。 

  此刻,在三澳村老家的吴乃宜老人也在台风中担惊受怕,老屋旁的一间侧屋被台风刮跑。当第二天上午,他在霞关镇的码头上看到只穿着一条裤衩归来的二儿子,并且得到其他三个儿子全在风暴中遇难的噩耗时,老泪纵横的他当场晕厥在众人面前。 

  一夜之间失去三个儿子,吴乃宜躺在床上久久不能起来,一度失去了对生活的希望。吴家托了亲朋去海上寻找失去的三个儿子的遗体却最终一无所获,只有大渔船最终被打捞了回来。

  2 坚守道德诺言替子还债

  三个儿子走了,留给老人一个残缺的家、年幼的孩子和80多万元的债务。再看看吴家的情况,老的老,小的小,唯一活下来的二儿子吴秀全又在台风中被风浪所伤,无法再干重活。但吴乃宜老人却对每一个债主都做出这样的承诺:“一定要偿还每一分债务,即使暂时没有能力还上的,以后也一定会想办法还上。”白发人送黑发人,人死债不烂。吴乃宜家庭陷入如此绝境,却还说出如此出乎意料的话,上门要债的人反而顿生恻隐之心,不再开口…… 

  苍南县政府给台风遇难家属分发了一笔补助。有两个儿媳妇拿走了其中大部分补助,还把年幼的孙女留给老人抚养,就回了自己的娘家。好心的乡邻们听闻他家的状况,便纷纷跑来劝他:“老吴,秀柱、秀本、秀远都已经走了,这些欠账不是小数目,我们知道你家里的情况,大家也没催你还钱,我们也不缺这些钱,你看就不用还了吧。”但老人还是那句承诺:“我性格生来就硬,欠人家一分钱都要还的。儿子已经死了,我不能丢儿子的脸,不能砸碎了我们吴家的诚信招牌,让老大、老三、老四死不瞑目啊!” 

  出事后,吴乃宜拿到三个儿子的死亡保险金和船的保险金共有24万元,还有卖掉船所得的30万元,其中老大的媳妇拿走了她应得的15万元并承担了老大的那份债务,吴乃宜和失去干重活能力的老二承担了其他3个兄弟的债务,共有六七十万元,他们用余下的所有保险金和船钱去还当地农村合作银行的贷款和私人借贷的欠款及利息。但余下的26万多元债务,对老人来说简直是天文数字。 

  从法律上来说,老人并没有替子还债的义务。对于用儿子的死亡保险金来偿还债务的举动,曾有人善意提醒老人,根据法律规定,个人债务只能以个人财产来偿还,死亡保险金不属于儿子们死亡时遗留的个人财产,可以留下来抚养孙女或者用来赡养自己,老人在法律上并没有偿还义务。但吴乃宜还是坚持将这笔被别人称为“三个儿子卖命钱”的死亡保险金用来还债。他说:“只要自己和二儿子还活着,就绝不会让两个孙女饿死。” 

  吴乃宜的人生从此改变,这个驼着背、站起来也只有1.6米的瘦弱老人,倔强地开始了自己的“还债之旅”。从此,偿还儿子们欠下的债务成为了他唯一的生活目标,也成了他活下去的全部目的。他把干不了重活的吴秀全及其妻子打发去外地打工,自己和老伴承担起了抚养两个年幼孙女的重担。 

  阳光晒在院子里,而吴乃宜却一直埋在他自己的影子里,低着头用竹梭穿渔网线。他的两只手暗黄、干涩,连握紧拳头都显得很困难,所以织的速度很慢,还时不时要停下来,歇一歇。“现在不能坐太久啦,坐久了胸口就闷。前几天去看了医生,说我心跳得太快了。”老人说。坐在一旁的妻子蔡细梅,眯着眼想将一根渔网线从渔网上的洞眼穿过去,但穿了几次都没成功。她停下来,揉揉眼,喘口气继续穿。听邻人说,蔡细梅患有风湿病和骨刺,这几年眼睛还得了白内障。虽然现在经常用药,但编织渔网还是很吃力,尤其是两头尖尖的竹梭,一不小心要扎进手指。织一张网,能卖100元。但却需要两个老人花2个月时间来完成,算下来每天只能赚几角钱。虽然这样的收入实在微薄,但两个老人还是不停地织、不停地织,有时甚至是织到晚上12点才休息。 

  吴乃宜老人家两间住了20多年的2层小楼不少地方还裸露着红砖,狭窄的院子角落里养着两只鸡,一楼的房间照明只有一只15瓦的节能灯,暗淡的光线照在几件失去原本颜色的陈旧家具上,这就是老人现在所有的家当。 

  自从儿子出了事后,老人就再也没有买过新衣服,两个小孙女的衣服也都是亲戚朋友送的。老人平时一天只吃两顿稀饭,自家门口一小块地上种了青菜、花菜、大蒜和葱,平常摘一棵拿盐水煮一煮就是一道菜;过年的时候,要靠好心肠的朋友或亲戚送来一点肉,老人才能开个荤。吴乃宜老人想尽了各种能省钱的方式,他们拿着每个月不到300元的最低生活保障金,再加上亲朋好友的接济抚养两个孙女。而能省下来的所有钱,他都一点一点地积攒下来,攒够一笔欠款就立即拿去偿还。

  3诚信老爹感受人间大爱

  老人多年坚持为死去儿子还债的故事也感动了很多债主,很多热心肠的村民和邻居在帮助着吴乃宜。家住邻村的谢月娥,与吴乃宜家非亲非故,但蔡细梅却称呼她为“干女儿”。说起她,老太太就忍不住抹眼泪,原来谢月娥在2006年借了5万元给吴乃宜,而且这钱还是她从别人那儿借来再转借的。这5年来,她没跟老吴家提还款的事情,反而是自己再找人借钱先还了这5万元借款。平常,她还经常送些海鲜和蔬菜过来。 

  在霞关镇上卖渔船绳索的黄敬瑞,和吴乃宜的几个儿子是买卖渔具而认识的朋友。当年吴家四兄弟买了钢制渔船,船上价值7万多元的绳索就是他给送过去的。渔家人赊账是很平常的事,但这笔赊账已经拖了5年了。黄敬瑞却从来不跟老人提赊账的事,反而是吴乃宜主动先还了2万元。黄敬瑞说:“这位老人坚强,很厚道,不管多苦多难都要重信义、守信用,这一点让我敬佩。”以前,他看到吴乃宜带着小孙女来镇上,就连忙买上几袋水果送给老人。 

  随着吴乃宜替子还债的故事渐为人知,越来越多的人,向吴家伸出了援手。去吴乃宜家的路并不好走,霞关本就远,村里又不通公交。可一些热心人,还是辗转着找来了。村委会主任姚智亮都笑说,自己这段时间成了去吴乃宜家的带路人。在瑞安一家宾馆工作的丽水人张敏,倒了好几趟车,找到了吴家。她给老人买了菜、拎了桶油,还递上了100元钱,安慰老人“一切都会慢慢好起来的”。苍南钱库的5个年轻女孩结伴来看望老人,看到吴家的情况,女孩们禁不住落泪,她们留下了500元钱和一些物品,说以后还会来看望老人。市区一名不愿透露姓名的女士,去看望了老人,表示要资助两个小孙女的学习与生活…… 

  各地的汇款单和衣物,也沿着蜿蜒的山路,“飞”到了老人的家中。“好多人都没有留下地址和电话,我们想道谢都没有办法。”吴秀全翻开笔记本,里面记着每个汇款或寄物的人的名字和金额。诸暨、江苏、福建、上海……每一份爱心都被老人一家细细珍藏。有些热心读者打进本报新闻热线,希望帮助他们。读者汤先生说,自己既为老人的遭遇心疼,也为他坚持还钱的诚信所感动,希望能知道老人的银行账号,让他有机会帮帮老人。 

  根据苍南县委县政府的协调意见,鉴于吴乃宜尚欠各方债务25.6万元,县农村合作银行向吴乃宜老人捐助10万元,视同一笔勾销吴家在该银行的债务。团县委负责牵头县青年企业家协会通过慈善途径捐助16.6万元爱心款,由此彻底清除吴乃宜老人的全部债务,从根本上解除后顾之忧。 

  针对老人7岁和15岁孙女的就学问题,县教育部门决定为两个孩子减免全部就学费用,并通过相关途径开展生活资助,让她们接受良好的教育,将之培养为社会有用之人。县农村合作银行还额外为吴乃宜老人夫妇在该镇平原地区的南坪村购买一间价值约8万元的房屋,让老人下山安度晚年,并在那里照顾两个上学的孙女,以了却其多年的心愿。 

  县民政部门考虑以最高标准给予老人一家享受低保待遇,让老人一家的生活有所保障。鉴于吴乃宜老人仅存的二儿子吴秀全在“桑美”台风中腿部受伤等疾苦,县委、县政府原本牵头有关企业帮助解决就业。通过与吴秀全夫妇沟通、征求其意见,决定为其17岁的儿子及21岁的侄儿解决就业,让吴乃宜老人的第三代能够自食其力,为社会做出贡献。 

  “我现在身体也不好,都是村里的干部、镇政府领导给予的帮助,不然我不知道还要多熬多少年。”在稀疏灰白的头发下,吴乃宜老人那张曾经写满了苦难的脸上露出了微笑。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焦点
   第A04版:评论·综合
   第A05版:目击
   第A06版:科教卫新闻
   第A07版:民生新闻
   第A08版:财经新闻
   第A09版:社会新闻
   第A10版:法治视窗
   第A11版:早间点击
   第A12版:中国新闻
   第A13版:国际新闻
   第A14版:国际新闻
   第A15版:广告
   第A16版:文娱新闻
   第A17版:文娱新闻
   第A18版:体育新闻
   第A19版:体育新闻
   第A20版:体育新闻
   第A21版:理财·周末看点
   第A22版:股市分析
   第A23版:公众服务
   第A24版:广告
   第A25版:新民环球
   第A26版:新民环球/聚焦
   第A27版:新民环球/健康
   第A28版:新民环球/社会
   第AA01版:百年中行
   第AA02版:百年中行
   第AA03版:百年中行
   第B01版:家庭周刊
   第B02版:家庭/女性世界
   第B03版:休闲/全家乐
   第B04版:休闲
   第B05版:夜光杯
   第B06版:夜光杯
   第B07版:连载
   第B08版:阅读
   第B09版:新民时尚
   第B10版:时尚/城市玩家
   第B11版:时尚/单品冲浪
   第B12版:时尚/男士部落
   第B13版:时尚/秀场故事
   第B14版:时尚/极速抢鲜
   第B15版:广告
   第B16版:时尚/美容扮靓
   第B17版:现代家居
   第B18版:现代家居/实用谋划
   第B19版:新智
   第B20版:新智/人与自然
   第B21版:E生活/数字世界
   第B22版:E生活/家电生活
   第B23版:E生活/数字家庭
   第B24版:E生活
诚信老爹 苦难脊梁撑起道德承诺
新民晚报家庭周刊B01诚信老爹 苦难脊梁撑起道德承诺 2012-02-03 2 2012年02月03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