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3:要闻
     
本版列表新闻
~~~——记上海青年新闻工作者继承优良传统积极、主动、深入开展“走转改”活动
~~~——记上海青年新闻工作者继承优良传统积极、主动、深入开展“走转改”活动
~~~——记上海青年新闻工作者继承优良传统积极、主动、深入开展“走转改”活动
     
2012年04月11日 星期三 放大 缩小 默认   
高举责任火把
——记上海青年新闻工作者继承优良传统积极、主动、深入开展“走转改”活动
  接孩子的家长队伍里,蓝色的是物业保洁员,绿色的是超市营业员,橙色的是工地建筑工;全家吃饭、做事只有一张桌子,孩子的作业本上常常布满油渍;不识字的“80后”家长,让孩子代自己签名……这些,是上海文汇报青年记者李雪林在调研来沪务工人员子女接受义务教育时发现的细节。她在此基础上采写的深度报道《有学上还要上好学》,受到社会各界好评。

  去年以来,上海青年新闻工作者积极、主动、深入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他们继承优良传统,直面现实问题,深入一线。

  在“走转改”中

  了解民情

  目前,在上海主要新闻媒体中,35岁以下的青年采编人员接近采编队伍的50%,特别是一线记者、编辑、编导、主持人中,青年人是主力。

  去年8月以来,上海青年记者工作委员会按照中宣部要求和上海市委宣传部部署,在上海市记协指导和组织下,发起主办“发现的力量”等活动,发动广大青年记者全身心投入“走转改”活动,并将其内化为青年新闻工作者的自觉行动。

  龙年正月初一,解放日报青年记者徐瑞哲的报道《别人过年回乡,华东理工大学厨师何民杰二十年守在食堂——除夕,为留校学子掌大勺》刊登在报纸上。“何民杰在除夕夜为200多名中外留校学生送上了25桌年夜饭,而留给在绍兴的妻子和13岁女儿那桌团圆饭,是三天前准备的。”徐瑞哲说,“与这位多年放弃自家年夜饭的厨师相比,我放弃自己的一顿年夜饭到校园采访又算什么呢?”

  上海市委常委、宣传部长杨振武表示,广大青年新闻工作者要通过深入开展“走转改”活动,真正回归本原;要讲政治、讲大局、讲责任,走出互联网、走入生活中,不做围观者,大局装心中;要眼睛向下,用一颗对人民群众的真心去发现新闻、报道事实、廓清认识。

  在“走转改”中

  贴近群众

  走基层,人下去了,心下去了没有?上海许多青年新闻工作者在“走转改”中深刻体会到,只有带着一颗心走基层,才能让老百姓真正袒露心扉,获得“原汁原味”的群众语言。

  文汇报青年记者叶松亭在采写稿件《露天电影,一起乐呵》过程中,先后3次到长宁区凯桥绿地观看露天电影。“第一次去的时候,我是一个由领导领到放映员跟前的报社记者,我们还不是‘一个世界’的人,总感觉有点‘隔’。”叶松亭说,“于是我又单独去了两次,和他们一起踩黄鱼车、架放映机、竖电影银幕。慢慢地,采访对象和我不见外了,聊起了生活里的酸甜苦辣。这时候,我再提起初次采访时问过的问题,发现答案与原来不一样了,我感觉这是更真实的回答。”

  新民晚报记者潘高峰、陆常青在基层调研时,多次前往京沪高速江桥收费站采访。“很多细节,你不到现场是无法了解和体会到的,”潘高峰对记者说,“一线收费员的收入很低,她们工作在狭小的环境里,每天长时间做着枯燥的动作。当我们听到有的司机因为对拥堵有怨气,将痰吐到钞票里递给收费员时,感到一丝愤怒,同时感到肩上的责任——一定要为这些默默奉献的人呼吁,争取全社会的理解和支持!”

  在“走转改”中

  升华自己

  “走基层,不是一直在走吗?”“走基层,走到哪里算是基层?”“走基层,是不是选题越苦越好,跑得越远越好?”这些,是部分青年新闻工作者在“走转改”活动开展之初的“问题”。随着活动深入开展,他们的疑惑逐渐冰释,对新闻的认识“更上一层楼”。

  “走基层不仅是走底层,它代表的是一种深入探寻的态度;走基层要有典型性,需要聚焦矛盾突出的领域;走基层还要见微知著,把握住社会发展变化的脉搏。”解放日报青年记者黄勇娣在深入“走转改”后,有了这样的体会。作为一名跑“农村口”的记者,黄勇娣还关注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高地——陆家嘴。她曾与同事一起采写稿件《他们的“陆家嘴生活”——上海“金融城”10万人生活状况调查》,聚焦了陆家嘴“快节奏”“高端”“体面”之外许多不为人知的细节和故事。稿件刊登后,引发了加快小陆家嘴地区商业配套环境建设的呼声,有关方面立刻着手进行改进。“到农村是走基层,到陆家嘴也是走基层,而且在高楼林立中看出道道、发现新闻线索,更加令人兴奋!”

  1937年,中国记协的前身——中国青年新闻记者协会在上海诞生。“我们有十分充足的理由继承中国青记的光荣传统,薪火相传,高举责任火把。”上海市新闻工作者协会主席、市新闻学会会长宋超说,上海青年新闻工作者在深入开展“走转改”活动中,进一步确立和践行党的新闻工作者的责任意识,以青春的热情迸发年轻的智慧,为群众动真情,为社会谋发展,实现了方向准、主题准,立意新、形式新,措施实、成效实。新华社记者杨金志

  (新华社上海4月10日电)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评论
   第A05版:综合新闻
   第A06版:焦点
   第A07版:科教卫新闻
   第A08版:民生新闻
   第A09版:广告
   第A10版:社会新闻
   第A11版:目击
   第A12版:法治新闻
   第A13版:中国新闻
   第A14版:早间点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国际新闻
   第A17版:财经新闻
   第A18版:财经新闻
   第A19版:文娱新闻
   第A20版:文娱新闻
   第A21版:招行专版
   第A22版:体育新闻
   第A23版:体育新闻
   第A24版:广告
   第B01版:心理周刊
   第B02版:心理/实验
   第B03版:心理/情感
   第B04版:读者俱乐部
   第B05版:夜光杯
   第B06版:夜光杯
   第B07版:连载
   第B08版:阅读
   第B09版:汽车周刊
   第B10版:汽车/车界车市
   第B11版:汽车/车界车市
   第B12版:汽车/汽车资讯
   第B13版:汽车/车界车市
   第B14版:汽车/车界车市
   第B15版:汽车/车界车市
   第B16版:汽车/我爱我车
   第B17版:教育周刊
   第B18版:教育周刊/每周聚焦
   第B19版:教育周刊/升学指导
   第B20版:教育周刊/升学指导
   第B21版:教育周刊/早教沙龙
   第B22版:人才/招生留学
   第B23版:人才/招生留学
   第B24版:人才/招生培训
   第B25版:人才
   第B26版:人才/招生招聘
   第B27版:人才/招生招聘
   第B28版:人才/招生培训
“梁惠英调解工作室”的启示
高举责任火把
“学习茶座”畅谈文化建设之魂
新民晚报要闻A03高举责任火把 2012-04-11 2 2012年04月11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