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套丛书由台湾东方出版社独家授权,在中国台湾出版60余年来不断补充,最后扩充到数百种,在世界华语文化区都有着广泛的影响。据上海文艺出版社社长陈征介绍,这套丛书改写者阵容是一大亮点,他们多是知名作家、学者、翻译家,对原著有着深入的研究和理解。例如,著名翻译家、作家、学者林文月以其深厚的外国文学修养,改写了3部十九世纪文学名著《基督山伯爵》《茶花女》《小妇人》。台湾著名儿童文学作家管家琪改写了丛书中的10本,其中既有《木马屠城记》这样的神话传说,也有科幻名篇《化身博士》《科学怪人》。此外,黄得时、苏尚耀、许文心、周姚萍等改写者也都是名家。改写者的文字功底极为扎实,不但用规范的现代汉语改写,更善于用青少年喜闻乐见的语言把原著精髓“化开来”,读起来朗朗上口,十分适合家长们带着孩子一起阅读。
陈征表示,青少年文学读物有其特殊性——必须符合时代、社会对孩子的要求和孩子本身的心理年龄特征,调动他们的阅读兴趣,凸现人性之美,有助于他们成长;从根本意义上说,是为了满足孩子们的审美需要。这就不能仅仅是“缩写”,而是需要改写者投入自己的人生阅历、见解眼光。
复旦大学教授严锋表示自己曾改写《封神演义》,“在改写过程当中,我的感受很深,故事虽然很有意思,但不适合小孩子,里面有暴力的,有色情的,这些东西没有必要太早告诉孩子,可以等到素质更高以后再去看原本。”
儿童文学作家沈石溪说,这本书的改写者之一、台湾儿童文学作家管家琪曾经跟他说,台湾的作家除了自己创作以外,还有一项工作,很多作家都愿意拿起笔改写名著,供青少年阅读。严锋说,自己小时候最喜欢读的历史读物是林汉达的《春秋故事》,那是一种非常有味道的大白话。他至今还记得书中类似“郑庄公一听就火儿啦”这样的句子。林汉达先生是赫赫有名的教育家、文史学家、语言学家,就这么个海内外闻名的大学者,替孩子们写了大量的通俗历史读物,“由最好的作家、翻译家、学者为最小的孩子写作、翻译、改写,这是非常好的传统,它体现了文化的连续性和文化的传承。”
本报记者 夏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