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04:职场方圆
     
本版列表新闻
     
2012年05月23日 星期三 放大 缩小 默认   
“教育妈妈”,不是谁都能做
花眼
  花眼(文员)

  从我们这个国企跳槽去外企、年薪50万元的老同事,前段时间很纠结:“是吃回头草回到年薪只有十几万但是朝九晚五作息规律的老单位,还是干脆辞职?”

  在我们眼里,这两个选择都很不靠谱,50万元人民币呀,说放弃就能放弃吗?

  不过,在一地跌碎的眼镜片中,她最终做出决定:主动下岗!在无数“为什么?”的追问声中,她只轻描淡写一句:“孩子今年要读小学了……”

  而好事者们则为这个“尽在无言中”的省略号加上详细注解,细节越来越丰满,这个问号也逐渐化为惊叹号:“她先生是做证券的”“她先生年薪两三百万元”“几年前,他们家在奉贤买了一套别墅,半年内就从600万元升值到1000万元,这还只是他们投资的其中一套”“她先生某次拿了一笔奖金,第二天就去恒隆给她买了一块卡地亚手表,压根不在乎境内外的那点儿差价”……

  于是,原先各种惊讶和不理解,顿时成为各种羡慕,甚至还有点小嫉妒。

  从这位老同事的身上,我第一次知道一个名词:“教育妈妈”。虽然我没有能力挤入这个“富太太俱乐部”,不过,心向往之。

  平心而论,我想打着陪读的幌子歇着,不全为了孩子,更主要的原因是为了自己。很多人怕失去工作,主要是因为害怕在家待着没事干,既脱离社会,也闲极无聊。我却不怕这两点,因为我有很多朋友,也有很多兴趣爱好,即使闭门不出,也不会闷得生霉,反而,生活质量可能会更高。

  我想,不是每个人都适合辞职陪读,这不仅仅是经济收入的原因,更因为——没有贬义地说一句——不少人活得挺乏味,下班回家,除了看电视和上网,别无他事可做。这样的女性,即使家里养得起,最好也别辞职,否则很有可能成为被老公嫌弃的黄脸婆,“孩子的专职保姆”。

  而且,我还看到,身边一些女性总觉得自己是为孩子牺牲自我,而对孩子产生一些不健康的母爱,比如经常向孩子强调自己是多么伟大、将来应该得到多少回报,或对孩子过分严格,要求孩子一定要达到很高成就才能对得起自己。这样,反而对孩子的成长以及母子关系不利。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市第十次党代表大会特别报道
   第A03版:市第十次党代表大会特别报道
   第A04版:评论
   第A05版:焦点
   第A06版:目击
   第A07版:综合新闻
   第A08版:科教卫新闻
   第A09版:社会新闻
   第A10版:民生新闻
   第A11版:联通专版
   第A12版:法治新闻
   第A13版:早间点击
   第A14版:中国新闻
   第A15版:中国新闻
   第A16版:广告
   第A17版:财经新闻
   第A18版:财经新闻
   第A19版:国际新闻
   第A20版:国际新闻
   第A21版:广告
   第A22版:文娱新闻
   第A23版:文娱新闻
   第A24版:文娱新闻
   第A25版:体育新闻
   第A26版:体育新闻
   第A27版:体育新闻
   第A28版:广告
   第B01版:心理周刊
   第B02版:心理/人际
   第B03版:心理/情感
   第B04版:职场方圆
   第B05版:夜光杯
   第B06版:夜光杯
   第B07版:连载
   第B08版:阅读
   第B09版:汽车周刊
   第B10版:汽车/车界车市
   第B11版:汽车/车界车市
   第B12版:汽车/车界车市
   第B13版:汽车/车界车市
   第B14版:读者俱乐部
   第B15版:人才/招聘移民
   第B16版:人才/留学移民
   第B17版:教育周刊
   第B18版:教育周刊/每周聚焦
   第B19版:教育周刊/家校互动
   第B20版:教育周刊/升学指导
   第B21版:教育周刊/早教沙龙
   第B22版:人才/留学移民
   第B23版:人才/招生留学
   第B24版:人才/教育 培训 留学 移民
陪读陪成兼职老师
母子冤家
孩子上学你辞职,想好了没?
把自己当人
这不是我的那杯茶
欢迎来帖
“教育妈妈”,不是谁都能做
新民晚报职场方圆B04“教育妈妈”,不是谁都能做 2012-05-23 2 2012年05月23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