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我们这个国企跳槽去外企、年薪50万元的老同事,前段时间很纠结:“是吃回头草回到年薪只有十几万但是朝九晚五作息规律的老单位,还是干脆辞职?”
在我们眼里,这两个选择都很不靠谱,50万元人民币呀,说放弃就能放弃吗?
不过,在一地跌碎的眼镜片中,她最终做出决定:主动下岗!在无数“为什么?”的追问声中,她只轻描淡写一句:“孩子今年要读小学了……”
而好事者们则为这个“尽在无言中”的省略号加上详细注解,细节越来越丰满,这个问号也逐渐化为惊叹号:“她先生是做证券的”“她先生年薪两三百万元”“几年前,他们家在奉贤买了一套别墅,半年内就从600万元升值到1000万元,这还只是他们投资的其中一套”“她先生某次拿了一笔奖金,第二天就去恒隆给她买了一块卡地亚手表,压根不在乎境内外的那点儿差价”……
于是,原先各种惊讶和不理解,顿时成为各种羡慕,甚至还有点小嫉妒。
从这位老同事的身上,我第一次知道一个名词:“教育妈妈”。虽然我没有能力挤入这个“富太太俱乐部”,不过,心向往之。
平心而论,我想打着陪读的幌子歇着,不全为了孩子,更主要的原因是为了自己。很多人怕失去工作,主要是因为害怕在家待着没事干,既脱离社会,也闲极无聊。我却不怕这两点,因为我有很多朋友,也有很多兴趣爱好,即使闭门不出,也不会闷得生霉,反而,生活质量可能会更高。
我想,不是每个人都适合辞职陪读,这不仅仅是经济收入的原因,更因为——没有贬义地说一句——不少人活得挺乏味,下班回家,除了看电视和上网,别无他事可做。这样的女性,即使家里养得起,最好也别辞职,否则很有可能成为被老公嫌弃的黄脸婆,“孩子的专职保姆”。
而且,我还看到,身边一些女性总觉得自己是为孩子牺牲自我,而对孩子产生一些不健康的母爱,比如经常向孩子强调自己是多么伟大、将来应该得到多少回报,或对孩子过分严格,要求孩子一定要达到很高成就才能对得起自己。这样,反而对孩子的成长以及母子关系不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