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生矛盾很正常
提前告知怎么办
当被问及孩子即将入园,是否会担心时,在场的家长代表全部都举起了哭脸标志。有家长担忧,大人不在身边,孩子之间若是发生冲突,甚至打起来了,该怎么办?在张梅看来,这种情况很正常,因为这个阶段的孩子,动作发育优先于语言发育。因此,入园前,家长应该注意培养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让他学会表达自己的思想,让别人理解他想表达的意思。
张梅建议,在孩子入园之前,家长不妨预设一些情景,提前告诉孩子如何用合适的肢体动作表达意愿:
■如果喜欢别人,可以用手轻轻碰人家一下;
■如果要别人的东西,可以等一会儿;
■如果要拒绝别人,可以摇摇头,然后转身走开。
哭哭闹闹也正常
家长要会“狠”下来
大部分的孩子在入园之初,都会哭着和大人说再见,或者闹得更凶。根据多年观察和了解,张梅将入园哭闹分为三种类型。第一种类是大哭大闹型,特点是哭得早,停得快,适应时间比较短;第二种是和风细雨型,两眼含泪没有声音,但是这种孩子有可能哭得久一点;还有一种是恍然大悟型,前几天不哭,后几天似乎明白了什么,开始大哭。
张梅觉得,对于3岁的小宝宝来说,离开家庭这样一个安全的场所,产生恐惧和不安,就是通常所说的“分离焦虑”,很正常。家长一定要充分理解,给他情感上的回应。为了缓解分离焦虑,家长可以在孩子入园之前就带他去幼儿园熟悉一下环境,然后跟他说说幼儿园开心的事情。
虽然要理解孩子的负面情绪,但两位老师指出,有些家长看到孩子哭,就立刻心软妥协,这种方法并不妥当。张梅提醒,千万不要因为孩子哭,就多陪他一会,这样他会觉得“只要我闹,大人就会留下来”,形成恶性循环。张丽华建议,家长不要因为孩子哭闹厉害,就干脆让他在家呆两天,可以事先跟老师沟通,比如先暂时来半天,午睡前接回去,渐渐完成过渡。家长也可以在家中跟孩子玩玩“再见”的游戏,告诉孩子,“妈妈要出门,你在家里玩啊”,逐渐培养孩子的独立性。
孩子入园前
这些事情别忘做
■自己吃饭
幼儿园吃饭通常只有半小时左右,家长应尽可能让孩子学会自己吃饭。面对慢吞吞的孩子,家长可以选择一套漂亮的餐具吸引他的注意,或者邀请小伙伴一起到家里吃饭,给孩子树立好的榜样。食材方面也要尽量向幼儿园靠拢,不要切得过细,让孩子学会正确的咀嚼方法。此外,家长要教会孩子用小杯子喝水,不要仍往孩子嘴里塞奶瓶。
■独立午睡
给宝宝准备一张小床,让他和家长能够分开睡,习惯独自入睡。为了方便穿脱衣服,男孩子尽可能不要穿前面有纽扣有拉链的裤子,鞋子也最好选择有搭扣的。
■集体游戏
多给孩子创造和小伙伴一起玩的机会,提高孩子的社会交往能力。
本报记者 陆梓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