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丰何冲的手工粉丝历史悠久,远近闻名。普通的山芋粉是不能直接用来打粉丝的,须得溶在水里,用丝筛过滤一下。过滤好的粉子,用幅子吊起,沥干水,再一坨一坨地抬出去刨碎了晒干,备用。
打粉丝的第一步是和粉。和粉首先要打芡——烧一大锅开水,将少量潮粉搅和进去,成稀糊状。芡打好后就舀到一口缸里(为方便,和粉的缸通常放在一个尺把高的木架上),再将干粉加入,一边加粉一边和。这时就有三五个藏民模样的人,脱了一只袖子光了半个膀子, 各自将一只手抻到缸底,又从缸底牵拽出一把粉来,再往下抻去。大家就这样反复着,同时围绕缸沿缓慢地同步移动位置。有经验的人,一边抻一边捏,考量着软硬与筋道,指挥着添加芡或潮粉或干粉。
在和粉的过程中,粉丝锅里的水也烧开了,于是就开始进入“打”的环节了。
粉丝锅的边上竖立有一根木桩。木桩的上端伸出一个与锅面平行的瓢。瓢的底部布满竹筷粗细的小孔。粉和好之后,一般由有经验的师傅“开瓢”。只见他从容地由缸中拽出一团粉,“啪”地一下砸到瓢里,用掌击两下,然后双手抡起空心拳头,轮流着均匀地捶打在粉团上。顿时瓢下“漏”出一挂白色软丝落到粉丝锅里。又有人站于锅旁,手拿一双二尺长的竹筷不断地将成型的粉丝捞起,浸入一个装满冷水的大木桶里(木桶里的水不能太烫,所以在整个过程要不断将冷水加入)。木桶里的粉丝又有专人负责上杠、晾好。
捶打的过程中是不能时轻时重的,更不能停下来。否则那粉丝就粗细不均,甚至出现大量“粉丝卵”,不好看也不好吃。将和好的一缸粉打完叫做完成“一作”。
晾好的粉丝还要连杠子一起抬到屋外木叉上去晒。粉丝晒到八成干时,就从杠子上收下来,扎成一小把一小把的。将扎好的粉丝把,再整整齐齐地排到粉丝框上去晒。晒干之后的粉丝把又集扎成一捆一捆的,才算大功告成。
还有一样,过滤山芋粉和打粉丝的过程中都是要不断从河里或井里挑水的,所以打粉丝七手八脚,费工费时。但这样手工打出的粉丝,颜色黝黑,除了口感好、有筋道,最大的特点就是怎么煮都不糊。
现在丰何冲手工打制粉丝的人越来越少了,不知制作粉丝的原材料会如何发展变化;更不知以后咱丰何的冲手工粉丝会不会失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