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9:伦敦眼
     
本版列表新闻
~~~——与日韩同行谈争议判罚
~~~——与日韩同行谈争议判罚
~~~——与日韩同行谈争议判罚
     
2012年08月03日 星期五 放大 缩小 默认   
“但愿,背后没有黑幕”
——与日韩同行谈争议判罚
晏秋秋
  误判,错判,漏判。伦敦奥运会至今,争议判罚不断。日本、韩国所遭遇的,尤多。其中,日本队通过3次申诉,均取得了比原先理想的结果。而韩国人则认为,他们遭遇到的“黑哨”,比任何国家都要多。

  在伦敦媒体中心,日本和韩国的同行并不多见。但与他们谈起奥运赛场的争议判罚,他们的观点倒是颇为一致,“但愿,这些争议判罚的背后,没有黑幕。”

  首尔电视台的周永敏全程经历了朴泰桓被取消资格,随后申诉成功进入决赛的过程。“这真是难忘的4个小时,我也可以想象,这对朴泰桓是多么大的折磨。中国的孙杨当然很棒,但如果没有这次风波,他们两人的竞争或许会更激烈些吧。”

  周永敏说,他只是听说,有韩国媒体指出裁判是中国人,“但后来这家媒体又更正了说法。这不是什么矛盾。朴泰桓也说了,孙杨和他是‘不能通话的好朋友’。”

  另一名韩国记者金凯云说,裁判的错判,也暴露出赛事组织的许多问题。像申雅兰的事例,1秒钟可以出3剑,这样不符合常理的事情,规则居然还允许。“这对一名运动员来说,是非常不公平的。不是因为她的实力,而是因为错误的判罚,使她失去了争夺金牌的机会。”

  对国际剑联事后的善意举动,金凯云也不认同:“一枚特殊的奖牌,这是什么意思?申雅兰需要的是金牌。什么样的奖牌,能比金牌还特殊?”

  两名韩国记者均认为,韩国队在本届奥运会上,遭遇了重大错判。记者提出,韩国女子射箭队在与中国队比赛中,曾有一箭改判增加了1环,最后赢中国姑娘的,也是1环。两人都表示,问题的关键在于,判罚是否出错了。“本来错的东西,需要改判。”

  而与韩国相比,到昨天为止,日本代表团经历了申诉“帽子戏法”,结果3次都成功了。对此,日本记者的普遍态度是:裁判能够改判,当然很好。但如果在比赛中就能发现问题,又何须后来改判。

  日本时事通讯社的记者表示,伦敦奥运会的裁判有一点值得肯定,那就是知错就改,“至少涉及日本队的情况,就是如此。”当被问到涉及韩国队的几次判罚时,他礼貌地回答:“我不太清楚,但好像击剑比赛的判罚有些违反常理,但那就是比赛。如果申诉失败,只能接受结果。”

  特派记者  晏秋秋(本报伦敦今日电)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评论
   第A05版:焦点
   第A06版:综合新闻
   第A07版:科教卫新闻
   第A08版:特别报道
   第A09版:特别报道
   第A10版:社会新闻
   第A11版:法治新闻
   第A12版:早间点击
   第A13版:中国新闻
   第A14版:中国新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国际新闻
   第A17版:奥运特刊
   第A18版:伦敦眼
   第A19版:伦敦眼
   第A20版:伦敦眼
   第A21版:伦敦眼
   第A22版:伦敦眼
   第A23版:伦敦眼
   第A24版:奥运特刊
   第A25版:体育新闻
   第A26版:文娱新闻
   第A27版:文娱新闻
   第A28版:文娱新闻
   第A29版:目击
   第A30版:财经新闻
   第A31版:财经新闻
   第A32版:广告
   第A33版:职场方圆
   第A34版:读者之声
   第A35版:广告
   第A36版:品牌透视
   第A37版:新民环球
   第A38版:新民环球/论坛
   第A39版:新民环球/博览
   第A40版:新民环球/社会
   第B01版:家庭周刊
   第B02版:家庭/女性世界
   第B03版:休闲/全家乐
   第B04版:休闲
   第B05版:夜光杯
   第B06版:夜光杯
   第B07版:连载
   第B08版:阅读
   第B09版:现代家居
   第B10版:现代家居/实用谋划
   第B11版:家装之窗
   第B12版:家居装潢
   第B13版:地产新闻
   第B14版:广告
   第B15版:新智/人与自然
   第B16版:新智
   第B17版:E生活
   第B18版:E生活/数字世界
   第B19版:E生活/家电生活
   第B20版:E生活/数字家庭
“金改银”只是人生的小插曲
“但愿,背后没有黑幕”
“二审”很流行 裁判老“抢戏”
新民晚报伦敦眼A19“但愿,背后没有黑幕” 2012-08-03 2 2012年08月03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