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3:要闻
     
本版列表新闻
曾在上海大厦当过厨师的杜师傅,海外归来后为社区老人重新掌勺,糖尿病人、痛风患者都能吃到适合自己的套餐——~~~
曾在上海大厦当过厨师的杜师傅,海外归来后为社区老人重新掌勺,糖尿病人、痛风患者都能吃到适合自己的套餐——~~~
曾在上海大厦当过厨师的杜师傅,海外归来后为社区老人重新掌勺,糖尿病人、痛风患者都能吃到适合自己的套餐——~~~
曾在上海大厦当过厨师的杜师傅,海外归来后为社区老人重新掌勺,糖尿病人、痛风患者都能吃到适合自己的套餐——~~~
     
2012年08月03日 星期五 放大 缩小 默认   
曾在上海大厦当过厨师的杜师傅,海外归来后为社区老人重新掌勺,糖尿病人、痛风患者都能吃到适合自己的套餐——
他让“众口难调”变为“众人称好”
邵宁 郭娜
■ 杜师傅不顾衣衫湿透正在专心烹饪老人营养餐 种楠 摄
  时下,上海几乎每个社区都开办了老人助餐点。助餐点的工作并不容易做,因为老人“众口难调”。在老年人口达25万的杨浦区,平凉社区助餐点饭菜是出名的,花样多、味道好,三菜一汤只要7.5元。这里的老人天天吃得开心的秘诀,在于一位“传奇大厨”。

  提供老人“特需午餐”

  昨天,记者在齐齐哈尔路205弄2号的平凉社区老人助餐服务中心见到了厨师杜龙发。杜龙发今年55岁,中等个子,精瘦精瘦。桌子上,已经摆好了刚刚出锅的午餐:盐水鸭、麻婆豆腐、木耳青菜……麻婆豆腐看上去艳红诱人,但却没有辣味,原来红色来自番茄酱,因为有不少老人不吃辣。连一碗咸肉萝卜汤,也是咸肉红、萝卜白、葱花绿,色泽分明,香气扑鼻。中午11时,第一批前来用餐的老人到了,边吃边笑着说:“味道交关崭!”

  这天中午,杜龙发共做了300多份午餐,分为三种:大部分是普通餐,23客是供糖尿病人的无糖午餐,另外还有2份是没有豆制品的特殊午餐,是给痛风病人做的。如今,患有糖尿病的老人越来越多,但无糖餐食连大多数饭店都无法提供,而平凉老人助餐服务中心做到了。

  放弃“大厨”回国尽孝

  杜龙发1976年进上海大厦当厨师,擅长烹饪中餐和法式西餐,后又到田林宾馆、浦江饭店当大厨,曾为许多来访的外国贵宾掌过勺。上世纪90年代初,台湾一家餐饮集团请杜龙发去法国的中餐馆当厨师,结果一干就是十多年,获得了长期居留,后来妻子也去了法国。

  “那你怎么会想到回来的呢?”记者问。杜龙发说:“父母年纪大了,身体不好,长期照顾他们的哥哥也患了癌症。我想,这么多年我也没有尽过孝心,还是回来吧。”2007年底,夫妻俩回了上海,在浦东买了一套房子,终于和父母团聚了。2008年4月,他看到父母所在的平凉街道托老所招聘厨师,就来应聘。当年8月,平凉社区老人助餐服务中心开张,杜龙发又到了这里,每天要做三四百份午套餐,每月工资3000元。

  对待老人如待父母

  来老人助餐中心后,杜龙发做的第一件事是制定一份菜单。一开始,他就提出菜分两批烧,为糖尿病人做无糖菜。无糖菜一推出,深受社区老人欢迎。

  “因为我父亲有糖尿病,我给他烧菜都不放糖的。”杜龙发说。确实,他就像对待自己年迈的父母一样,精心为几百名社区老人做菜,既要营养丰富,还要口味清淡。

  后来,得知有几名吃饭的老人患有痛风,不能吃海鲜、豆制品,杜龙发就又为他们开小灶。社区有位70多岁的老人,一直患有痛风,以前自己随便烧烧吃,病经常犯,自从到助餐中心搭伙,吃了一年多“特殊菜”,体检时发现原来超标的尿酸下降了。

  “他把这个工作当做一份事业来做。”负责管理助餐中心的平凉街道老年协会会长戎月华告诉记者。每天早晨上班前,杜龙发先到几家菜场兜一圈,领领行情。等供货商送货时,如果价格高了,他会说,哪里的肉、菜又好又便宜,可以去那里进货。他的眼睛很厉害,供货商看到他有点怕。

  回绝朋友高薪聘请

  也有开饭店的朋友出高薪聘请杜龙发去当大厨,他不去,宁愿窝在助餐中心拿3000元,而这里的工作量要比饭店大得多,每天上午、下午都要做菜,大热天厨房像蒸笼。

  “我可以照顾父母。”杜龙发没有什么豪言壮语,“这里下班早,我可以到母亲家去烧饭,陪陪老人。父亲前些年患了癌症,不久前去世了,我照顾了他几年。”

  杜龙发是个实在人。对他来说,钱,也曾挣到过,现在更重要的是亲情,是为老人尽一份孝心。而不知不觉中,这份孝心又扩展到了社区的几百名老人。在老人满意的笑容中,他也感受到了自己的价值。最近,杜龙发被杨浦区推荐为上海市孝亲敬老先进个人。

  本报记者 邵宁 实习生 郭娜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评论
   第A05版:焦点
   第A06版:综合新闻
   第A07版:科教卫新闻
   第A08版:特别报道
   第A09版:特别报道
   第A10版:社会新闻
   第A11版:法治新闻
   第A12版:早间点击
   第A13版:中国新闻
   第A14版:中国新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国际新闻
   第A17版:奥运特刊
   第A18版:伦敦眼
   第A19版:伦敦眼
   第A20版:伦敦眼
   第A21版:伦敦眼
   第A22版:伦敦眼
   第A23版:伦敦眼
   第A24版:奥运特刊
   第A25版:体育新闻
   第A26版:文娱新闻
   第A27版:文娱新闻
   第A28版:文娱新闻
   第A29版:目击
   第A30版:财经新闻
   第A31版:财经新闻
   第A32版:广告
   第A33版:职场方圆
   第A34版:读者之声
   第A35版:广告
   第A36版:品牌透视
   第A37版:新民环球
   第A38版:新民环球/论坛
   第A39版:新民环球/博览
   第A40版:新民环球/社会
   第B01版:家庭周刊
   第B02版:家庭/女性世界
   第B03版:休闲/全家乐
   第B04版:休闲
   第B05版:夜光杯
   第B06版:夜光杯
   第B07版:连载
   第B08版:阅读
   第B09版:现代家居
   第B10版:现代家居/实用谋划
   第B11版:家装之窗
   第B12版:家居装潢
   第B13版:地产新闻
   第B14版:广告
   第B15版:新智/人与自然
   第B16版:新智
   第B17版:E生活
   第B18版:E生活/数字世界
   第B19版:E生活/家电生活
   第B20版:E生活/数字家庭
小型客车将免收通行费
他让“众口难调”变为“众人称好”
海外沪籍华人和留学生破百万
未来5年申城消防车总量增五成
新民晚报要闻A03他让“众口难调”变为“众人称好” 2012-08-03 2 2012年08月03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