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伦敦奥运开幕式上的《Hey Jude》还回荡在人们脑海中时,23岁的中国射击姑娘易思玲就收获了伦敦奥运的首金。易思玲成名甚早,小小年纪便完成了射击“大满贯”;她冷静沉着,屡次为中国射击队建立奇功;她开朗活泼,曾经是个让爸爸头疼的小淘气鬼……
几经周折拿起枪
易思玲仿佛就是为射击而生,自2008年初进入国家之后就拥有了许多运动员穷尽一生都无法完成的成就,全运会、亚运会、世界杯、世锦赛冠军都拿了个遍,唯独差了一枚奥运金牌。
1989年的初夏,易思玲呱呱坠地于湖南桂阳县城关镇七里街。父亲易泽军早年下岗,和妻子欧阳桂凤一道在湖南桂阳经营一个小饭馆儿。因为出生的时候正值立夏,所以父母给她取名字叫易夏红,易思玲是她自己后来改的名字。在稍稍长大之后,小思玲又像假小子一般迷上了跑步。身边有这样一个成天吵闹不停的女儿,从小饭馆里忙活回来的父亲易泽军也颇为头疼,父女俩成天“斗争”,但小思玲依然坚持自己的生活方式。
2003年,年仅14岁的易思玲在湖南郴州某中学参加田径队。由于父亲觉得练田径太辛苦,就不让她再练,于是转学舞蹈。什么劲舞、民族舞都学会了。但是没多久,父亲又告诉她,“学舞蹈,一辈子都只能给别人当伴舞,始终不能站在舞台的最中央”。父亲的话让好强的易思玲几个晚上睡不着觉。
小学六年级时,随着一个陌生人的到来,易思玲的人生经历了第一个大的转折。郴州体校的射击教练龙寿柏到桂阳选材。当时,龙教练拿一个专用的“平面”放到小思玲平着摊开的一只手掌上,让她从下到上叠子弹壳——这是测试身体稳定机能的一个常用方法,普通人大约只能叠3个左右,让龙教练感到吃惊的是,小思玲初试身手,竟一口气叠上了7个子弹壳!
听说自己的女儿竟有如此“天赋”,易泽军自然大喜过望。但他做得“老到”,在与龙教练会面之前,先征求了学校一位老师的意见,这位老师告诉他,“还是让孩子多读点书好,在郴州搞体育弄不出什么名堂。”他又征求女儿的意见,天不怕地不怕的小思玲这次倒是“怕”了,她告诉父亲:“我在电视上看到,搞射击训练太苦了,教练有时还打人!”易泽军一时乱了主意,在与龙教练见面时,他说了一句话:“教练你要带,就把我的女儿带成世界冠军!”龙教练笑了笑说:“这个我不能够保证,但我一定会尽力带好!”
就这样,年幼的易思玲开始了她的射击之路。一进射击队,一拿起气步枪,易思玲很快就展现出了她过人的天赋,多次在省级比赛中进入前三,成为一位小有名气的“天生神射手”,并于2004年进入湖南省体校。到省体校后,花费就大了,仅买一套射击时穿的服装就要四五千元,加上食宿费、训练费、买子弹的费用等,对于开小饭馆的易泽军来说,真的是天文数字。有一次他拿了3万元钱给思玲,过了几个月就没了。更要命的是,易思玲到了省体校后,竟适应不了那里的环境。大概过了半年的样子,她竟然偷偷地溜回了桂阳老家,死活不愿去学校了。
对女儿的“个性之举”,易泽军夫妇心里是又气又急。气的是女儿“不懂事”,竟然会把自己的事业和前途当儿戏;急的是,女儿真要重新参加训练,经济上确实难以为继。“无所事事”的易思玲这次在家里总共呆了一个多月,有一次父母实在看不下去了,说了她几句,好强的她竟然背了挎包负气出走,结果没走出桂阳县城就遭遇歹徒抢劫。家人四处寻找,疼她的爷爷还为此被摩托车撞断了腿。好在易思玲总算被找回来了,看着受伤的爷爷,易思玲流下了眼泪。
从那一刻开始,无忧无虑的少年时光远去了,射击这条路的美好憧憬也一并远去了。易思玲甚至想好了,待事情过去,就去广东打工——这是湖南老家很多十五六岁孩子的选择,也许她本该和他们一样。好在一个月后,她就迎来了“柳暗花明”,求贤若渴的广东省珠海射击队派专人“登门求贤”,力邀易思玲去广东发展,并承诺日后训练的所有费用(包括食宿费)均无需家人负担。对方的诚心最终打动了易泽军一家人。易思玲也很快就在珠海队中显示出了高人一筹的天赋,并且不久就被召入广东射击队。
2008年底,从事射击尚不到6年的她就入选了国家队,一年后就在十一运会上崭露头角,一举拿下女子10米气步枪冠军和女子50米步枪3种姿势亚军,并从此开始跟随自己的恩师、王义夫的妻子张秋萍走向了国际赛场。
父母的支持给她减压
和千千万万个父母一样,易泽军站在人群中并不出众,他是个湖南郴州桂阳县最平常不过的老百姓,在县里开了一个小小的饭馆,供两个女儿学习射击。当年,启蒙教练龙寿柏找到他家的时候,易家的情况并不好,但易泽军还是让大女儿易思玲去了,才几岁的孩子,拿着县城里最贵的枪,一打就是十年。
易思玲刚去郴州体校那会老是哭鼻子,老是说:“妈妈,我想回家。”易妈妈听到女儿喊苦也很心疼女儿,为了缓解女儿的思念之情,她想出了一个办法。“恰巧我的姐姐在郴州体校附近开了个电话亭,我就对她说:“如果你想妈妈了,你就去电话亭里看你大姨,看到你大姨了就等于看到妈妈了。”之后,听话的易思玲果然是训练结束之余一有空便去找大姨。
每个金牌背后的付出都有一段可歌可泣的故事,家境贫寒让易思玲总是游走在放弃和坚持的边缘,让她对未来感到无尽的未知和迷茫。2003年,易家的情况已经十分糟糕,而比她小几岁的妹妹易己玲也早已开始学习射击,两人昂贵的器械和长时间的训练,让这个家入不敷出。易思玲说,县里同样十几岁的姑娘那些时候都出去了,在餐厅端端盘子也能赚不少钱,她看着父亲疲惫的身影,总觉得该为这个家做些什么。但老易不同意,而且他近乎咆哮一般把女儿臭骂一顿。当时的易思玲不明白父亲为什么看不清现实,她以为自己做的是为了整个家庭。可最终她还是懵懂地坚持了下去,虽然那个时候,她并不明白坚持的意义。
让易思玲真正恍然大悟的,是残酷竞争后家人永远的支持。今年3月5日,中国射击队奥运气步手枪选拔赛在北京举行,第一场比赛,易思玲仅位列全队第四,她当即傻了眼。“第一场和中间几场其实都还行,”易思玲说,“但到了最后一场,我整宿就睁着眼睛睡不着,这是我的最后机会。”易思玲说,当时她感觉,就算现在是奥运会,自己的状态都不应该那么糟糕,可选拔赛的现实就是那么残酷。
那天晚上,易思玲给父亲打去了电话,憨厚的老易在电话里呵呵一笑,连说了几个“没关系”。“我最感动的其实是我爸爸说的话,我爸说,哪怕你最后去不了奥运会,咱也没关系,你在国家队呆到了最后。咱们没什么输不起的。最重要是经历过、尝试了。”爸爸的话让一直沮丧情绪中的易思玲慢慢地平复了情绪并一路坚持下来,最终走到了奥运会的领奖台。“我很庆幸我有这样的爸爸。”在夺得首金后,易思玲泪如雨下,但这句话绝对发自内心。
因为劳累,易泽军得了高血压、糖尿病和静脉曲张,因此,易思玲从不敢让爸爸到现场看她比赛。但这并不是代表她害怕,她说自己是个连死都不怕的人,真的没有什么能够让她感到恐惧。
易思玲是那种收放自如的女孩,所以射击队给了她一个绰号,叫“无胆英雄”,除了感慨她的胆量,主要还是因为2010年她在广州得了胆囊炎,随后做了胆切除手术,手术的后遗症是她吸收不好,怎么吃都不胖,这反倒让很多不明就里的女孩子“羡慕不已”。但父亲易泽军是心疼的,为了补充营养,他最好闺女总是在吃东西。有时候和家人视频聊天,易思玲都是一边说话一边往自己嘴巴里塞食物,那种感觉其实很不好受。
易思玲也知道自己在透支身体,胆囊手术后拆线,她疼得龇牙咧嘴,但还是一声不吭。“现在想想那段时间我都熬过来了,我死都不怕了。”易思玲说,“那还有什么可怕的?”
一飞冲天夺首金
严肃的面庞重展笑颜,坚定的明眸充盈泪水,因为背负了太多的期待和压力,当易思玲为中国体育代表团获得伦敦奥运会的首金后,这个自己口中“打枪时就会心如止水、下了场就蹦蹦跳跳”的23岁漂亮姑娘,终于回归了最真实的自己,爱哭、爱笑、爱动、爱美、爱玩闹,这些原本不属于射击运动员的标签成就了最可爱的奥运首金。
伦敦奥运会的赛场,对于易思玲来说并不陌生。正是这个四处漏风、阴阳靶、棚顶尽是雨声的临时场地,曾让中国队遭遇15项比赛仅收获1枚金牌的惨败。对于中国队来说,这个场地并不是什么福地。决赛开始,位于二号靶位的易思玲在第一枪就打出了10.8环的佳绩,不过,别高兴太早,一号靶位的波兰老将波加卡也同样打出了10.8环。在此后的六枪中,易思玲枪枪被波加卡压制,双方差距逐渐拉大,最大差距达到0.5环。决赛第八枪,转机出现了。一直稳定的波加卡打出了9.7环的低分,易思玲趁势射中10.7环,瞬间将局势逆转。在最后仅剩的两枪中,易思玲分别打出了10.0环和10.5环,最终以0.7环的优势为中国队成功摘取伦敦奥运会首金。
瞄准、击发,靶场上的易思玲沉着冷静、出手果敢。而生活中,她爱好听音乐、逛街,能歌善舞的易思玲还多次在队里“春晚”、庆功会登台献艺,博得一片叫好。易思玲还曾经被记者们拍到过比赛中回眸一笑的照片,放到网上,更是被网友们评价为“像叶童”,因此她也拥有了“珠海美女枪王”的称号。对这一美誉,易思玲不置可否,但却承认自己平时的确很爱笑。
除却赛场上的冷静与果敢,生活中她与其他青春期爱美的女孩子并无二致。易思玲的腾讯微博,最新更新停留在2011年11月14日。2012奥运年来临,她面临着更紧张的训练,自然也少了时间上网轻松。她有时会转发一些励志帖子,有时会转发一些美食好贴,也常常会把自己出去玩的照片贴在上面,和队友们一起插科打诨。有些时侯,她会聊发神思,叙述一下对人生的感悟:在茫然、失去方向的时候,不妨提醒自己,无论此刻怎么样,都有一个最终的结果等待着,都有一个本源在那里敞开着,我们最终能够回到那里。所以,不用怕——似乎有一些禅意在里面。
别看易思玲是这样一个闲不住的性格,但是真正站在射击场上的她,完美地诠释了“静如处子,动若脱兔”,即便现在不过23岁的年纪,但是拿上枪她就成为一个成熟老练的神枪手,这个时候,她不会惦记好玩的事情,专注的只有眼下的此刻:“射击这个项目最锻炼人的就是瞬间的转化能力,所以对于自己的情绪把控能力要很够才行,我一上场,就会告诉自己要静下来、沉下来,有时候会想象一下平静的海边湖面,自己也就很快能够进入到那样一种平和的状态当中了。” 为了让大家相信她打枪的时候真的很专注,易思玲还特意强调说:“我训练比赛的时候,真的很乖很乖的。”
有时候你不得不相信,天赋是个很奇妙的东西。2007年,易思玲的妹妹易己玲去看望已经身在广东队的姐姐,姐妹俩重复了这个射击队的选材游戏。结果令人惊讶,易己玲居然垒了12颗。龙寿柏当年发现了易思玲,而易思玲则以同样的方式将妹妹推荐给了自己的启蒙教练。2010年9月,在湖南省第11届运动会上,易己玲以488.2环获女子乙组气步枪40发第一名,同时还在其他项目中获得3枚银牌。
当国际奥委会秘书长罗格先生将奖牌挂在易思玲脖子上时,当国旗升起、义勇军进行曲响起时,这过往的一切都显得不那么重要了,就像易爸爸说的那样:“这一切都是经历”。完成了奥运的首金任务,卸下包袱的易思玲决定要和教练好好庆祝,也要好好游览一下伦敦。但她最想见到的还是远方的父母:“一年没回家了,现在最想做的就是回家见爸妈,金牌就是给爸妈最好的礼物。”她想家了,在爸妈面前,所有人也都是小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