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初,上千艘渔船停泊在温岭钓浜港里。往年这个时候,渔民们正忙着出海打渔。但是今年,台州渔民从3月中旬似乎就进入了伏休期,进港的船越来越多。
东海无鱼。少到什么地步?渔民杨新华有一串数字:10个小时,用直径70米、周长1000米的网,不停在海上横扫35海里,捕捞上的鱼只值一两千元。
这样的现象,不仅仅出现在台州海域。近期一直在台州调研的全国著名渔业专家、江苏省海洋水产研究所书记仲霞铭说,舟山、宁波、温州……整个东海渔场都出现了相同的困境,东海已经到了无鱼可捕的边缘。
鱼没了捕虾吧
传统的东海四大经济鱼类中,黄鱼、小黄鱼、墨鱼早年就因滥捕濒临灭绝,唯一剩下的、也是繁殖能力最强的带鱼,近两年也遭遇同样的噩运。
“到了晚上,几百条船都开起上百盏灯,海面比白天还亮。”温岭石塘镇渔民、全省有名的渔老大戴汤斌说,一见到光,鱼就会游来,“不管大大小小的鱼,全部被捕上来了。”专业人士估计,仅去年一年,东海带鱼产量就锐减了40%。
船老大陈建国去年把自己的捕鱼船改成了捕虾船。鱼少了,虾自然多了。去年,东海的虾产量达到有记录以来的新高。越来越多的渔民,加入到捕虾的队伍。这所谓捕虾船,其实是电虾,用装着上百伏直流电的网扫荡大海。据台州海洋部门3月份的不完全统计,目前该市3000多艘合法渔船中,电虾船已经接近一半,而且每天有船在改装。
没有鱼,没有虾,东海还会剩下什么?水母和大量的藻类。有水母的地方就无法捕捞,藻类大量繁殖就会引起赤潮等问题。然而,渔民们管不了这么多,“你不捕,人家捕,你就是傻瓜了。”陈建国说。
出海不如停港
渔民杨新华的船停在钓浜港快一个月了。老杨算了一笔账:他的船每出海一次,成本就要3万多元,但是捕到的鱼只能卖千把块钱,还不如停在港里。“台州80%的渔船只能靠每年的柴油补贴来生活,不然都要亏本。”台州市海洋渔业局一位负责人说。
颜可青已经做了28年渔民,如今,他似乎不得不告别大海。在浙江沿海,有千千万万颜可青这样的渔民,他们都没有社会保障,一旦失业,以后的生活怎么办?
钱江晚报 (史春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