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录每一次点击
分析思维全过程
2010年,上海外国语大学附属大境中学从美国引进了IMMEX思维课程,科学分析学生的思维全过程后发现,同一个结果背后,每个学生的思维优势和劣势相差很多。
“一人在甲地经商,开船到乙地进货。要使每小时花费最少,该如何保持船速?”就此题,李文斌向记者演示了这套IMMEX系统的操作方法。登录个人专属页面后,学生就来到了虚拟“图书馆”,根据需求,点击目录查询解题所需信息,包括甲乙两地距离、船型、船速(普通杂货船、大型集装箱船、气垫船、普通轮船)、当天天气、有效降低船舶运输成本常用方法等等。
“学生的每一次点击情况,电脑都会自动跟踪记录。学生搜索信息的顺序、方法、耗时等各种情况,都将反映出他的思维特质。”李文斌说。有的学生思维没有头绪,对信息项选择很多且盲目;有的学生思维谨慎,信息选项选择较多,生怕遗漏,但信息筛选能力不足;有的学生思维跳跃,选项来回波动较大,关键信息容易遗漏;有的学生思维简洁,选项较少,花费时间一般较短,大多数选择有针对性。
“一个学生究竟是计算能力有限,问题理解能力弱?还是知识点掌握较差,建模能力不足?以前老师只能凭经验和观察,现在可以更为直观和准确。”李文斌坦言,IMMEX系统的作用在于帮助老师发现学生弱项,对症下药。虽然短期未必提高学生学业成绩,但是,无论是老师直观感受还是数据统计显示,学生处理问题的思路日益明晰。李文斌相信,这将让学生终身受益。
体育课用“云手表”
个性运动要求不同
在黄浦区卢湾一中心小学展台,记者看到了该校即将在体育课上使用的“云手表”。它既可以上课签到点名,还能够实时显示学生即时心率、步数等基本信息,并通过无线网络和教师手中的手持式终端相连。该校体育老师杨晨觉得,“云手表”最大的功用是帮助老师了解知晓每个学生的运动量,根据其身体状况进行个别化训练和辅导,真正做到一生一档,为学生体质健康护航。例如,有的同学可能跑了5分钟就已经达到锻炼效果,有的同学跑同样的量可能心率还有上升空间,需要增加运动量才能达到锻炼效果。此外,“云手表”也将老师从繁重的成绩录入工作中解脱出来,后台数据分析系统可对每个学生的力量、速度、耐力、技巧等素质指标作出分析,老师们可以更加便捷地获悉全班整体状况,寻求更佳教学方法。
手持“图形计算器”
课堂预留更多空间
在曹杨二中数学教师桂思铭的课堂,每个学生都会拿到一台两个电视机摇控器大小的手持式“图形计算器”。在教室的无线网络环境下,每台图形计算器和老师的大屏幕相连。学生自己研究三角形中位线的特点,绘图、变形、计算、测量等各项功能,全部可以在小小的键盘上实现。同时,学生解题的每个步骤会同步显示在大屏幕上。
“希望通过实验,让学生自己发现数学规律,而不是老师说学生听。”桂老师告诉记者,他走访了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多个国家,这套系统的普及率相当高。但是,在国内他却听到不少老师抱怨,用它上课浪费时间,尤其是高中生学业压力繁重,课堂容量大,留出大段时间让学生自己探索,不如直接把知识点和技巧告诉他,效率更高。桂老师希望,老师们可以将目光放得长远一些,“除了成绩,提高学生思维能力的才能让他们终身受益。”
本报记者 陆梓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