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高”的秘诀
江苏北路西块、凯桥东块和延安西路1290弄是去年长宁区的三块旧改基地,2500多户旧改居民中有2300多户属于华阳街道,集中在江苏北路西块和凯桥东块。征收工作推进几个月后,这三块基地的居民签约率都达到93%以上,在全市率先完成旧改年度任务,其中凯桥东块的96.56%签约率创了去年旧改征收新政实施以来全市各旧改基地签约率的“新高”。
去年起实施的旧改征收新政策把街道推向了“前台”——那是种前所未有的压力。怎么办?
“‘凝聚力’的好传统不能丢,我们用这个‘粘合剂’来做旧改工作。”华阳街道办事处副主任陈先毅的话让记者领悟了96.56%“新高”的秘诀。
完善征收方案
去年春节刚过,华阳街道干部全体出动,“分户包干”,选择了11类人群中的305人走访,接着又是20多场座谈会、咨询会等。大家有了谱:绝大多数蜗居在老宅数十年居民希望改善居住条件,这是征收工作开展的先决条件。在一次次面对面的交谈中,居民们也有各种各样的想法和顾虑:房源在哪里?补偿政策是否足够优惠?征收政策会不会公平公开?近一个月,收集到的材料摞成一大堆。
居民的诉求汇总成风险评估报告,街道又向区相关部门提出建议,完善征收方案。
引导理性诉求
在征收意见稿刚出台时,江苏北路西块的居民在QQ上建了个群,大家你一言我一语讨论早走晚签的利弊。针对未签约居民疑虑多的问题,街道和居委干部加入讨论,用入耳、入脑、入心的大实话,提醒居民早签约、少损失、多得益。
街道负责人还搞创意设计,在居民区中张贴“合同已上电子屏,公开公正又公平”“利息也是篮中菜,每天都有几百块”“心动不如快行动,早日结束拎马桶”等朗朗上口的标语,为居民讲清、讲懂政策,引导理性表达诉求。
本报记者 袁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