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29:夜光杯
     
本版列表新闻
     
2013年10月09日 星期三 放大 缩小 默认   
猫狗之别
陈钰鹏
  陈钰鹏

  前些日子,电视节目中介绍了一只正在发威的猫。这只猫一个劲儿将桌子上放着的东西抹到地上,而且只要家里人再放上什么,它就抹掉什么。通常当猫觉得受到排挤或威胁时会发脾气,猫儿往往把自己当成家里的主人。

  近20年来,人类对猫、狗等宠物有了很多新的认知,从而也在不断纠正一些过时的和错误的看法。

  猫和人相处至少已有5000多年的历史,古埃及有许多大型粮仓,它们也是老鼠和其他啮齿目动物的天堂。然而老鼠的天敌猫儿偏偏不放过老鼠,在长期与人共处的过程中,人类对猫产生了好感。猫儿帮助了人类,同时也受到人类的优待。就这一点而言,野猫应该是自愿被人类驯化为家猫的;倘若有朝一日,它们觉得在某一人家待得不舒服,是不会像狗那样“奴性十足”地屈从下去的(狗与奴才自古就被连系在一起,奴才如果还想仗势欺人,那肯定被骂成“狗奴才”),而是离开这个家。狗正好相反,它们决不愿意离开主人家,甚至在某些情况下,即使被带到几百公里以外,它们也会不辞艰辛地寻回家来。

  猫在大自然野生时,养成了一个习惯,会主动掩埋自己的排泄物。但此举并非说明它们讲卫生,而是为了避免被别的野兽注意和跟踪。有的研究者认为,要是家猫在家里将排泄物弄在“猫马桶”的外面,有可能是对这个家不满意的表现。

  猫通常没有“过失感”,所以当它们把家具或其他物品抓坏时,对它们进行惩罚是无济于事的;而狗只要听到主人的训斥,就会很害怕,甚至会找一个地方躲起来。狗虽然有“过失感”,但遗憾的是,它们不知道自己错在哪里。猫在发出“呼噜呼噜”声时,建议不要去和它亲热,因为它正想找机会发脾气呢。狗却不一样,它们随时都在期待着人去抚摸和亲近。

  狗和人作伴起源于15000年以前,尽管如此,还是存在着一些对狗的误解。新兴的“人畜关系学”创始人约翰·布拉德肖对狗作了30年的研究,他得出结论:“狗只是想成为一个家庭成员,狗的很多感觉和感情跟我们人的非常接近,它们有恼恨、有害怕、有爱、有欢乐,它们会表达对人的好感,善于取悦于人。在狗的心目中,人跟它们是一样的家庭成员。”

  和猫相比,狗确实更为讨人喜欢,而忠实更是它们的本色。狗对嗅觉的信任胜过对视觉的信任(长期以来流传着一种不全面的猜测:狗只能分辨黑色和白色。其实狗对彩色世界的理解是:浅褐色-灰色-黄色。绿色在狗看来是无色的,而我们看到的红色,在它们的眼里呈黄色。)狗鼻子里的嗅觉受体数是人的45至50倍;狗脑的12%左右用来分析气味(人只用到1%)。狗也是最能理解人的指向动作和手势的动物。有的狗还能够觉察到主人的心肌梗塞发作,这非常有利于及时急救。

  当你下班回家,还没走到门口就听见你家的狗狗已隔着门欢叫着准备迎接你的归来,此时的你会有一种别样的温暖感,这也许是养狗和养猫的重要区别之一。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特别报道
   第A05版:特别报道
   第A06版:评论·随笔
   第A07版:综合新闻
   第A08版:民生新闻
   第A09版:社会新闻
   第A10版:科教卫新闻
   第A11版:广告
   第A12版:法治新闻
   第A13版:中国新闻
   第A14版:国际新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目击
   第A17版:文娱新闻
   第A18版:文娱新闻
   第A19版:广告
   第A20版:体育新闻
   第A21版:体育新闻
   第A22版:财经新闻
   第A23版:财经新闻
   第A24版:留学招生/人才专版
   第A25版:长三角
   第A26版:社会·生活/长三角
   第A27版:长三角/文化·旅游
   第A28版:夜光杯
   第A29版:夜光杯
   第A30版:六一健康·专版
   第A31版:连载
   第A32版:阅读
   第B01版:教育周刊
   第B02版:大学生活/教育周刊
   第B03版:教育周刊/专版
   第B04版:专版/教育周刊
   第B05版:汽车周刊
   第B06版:车界车市/汽车周刊
   第B07版:汽车周刊/汽车资讯
   第B08版:汽车资讯/汽车周刊
精致的里加
心中的障碍
一条一条
回到“昨天”
猫狗之别
今宵灯谜
浦江日出日落美
我们也有隐私权
新民晚报夜光杯A29猫狗之别 2013-10-09 2 2013年10月09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