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轧闹猛”增多选择
在上海这个大都市里,冬季正是迎新辞旧的演出旺季,各类新年音乐会、芭蕾舞剧此起彼伏。早在开业之初,文化广场管理团队就形成共识:虽然为蜂拥而至的新年音乐会、俄罗斯《天鹅湖》“开绿灯”既省力又省心,但是作为文化地标性的演艺设施,不必以同类型节目去“轧闹猛”,既然是以演出音乐剧为主的剧院,就应该在迎新辞旧之际提供经典剧目给广大市民多一种文化消费选择。因此,开业两年多来,文化广场已经在前两个冬季分别演出了《巴黎圣母院》《罗密欧与朱丽叶》两部音乐剧。《剧院魅影》今年初起巡演亚洲,剧场方在谈判时没有提出“搭鲜头”的抢先演出要求,而是主动要求主办该剧亚洲巡演的最后一站,也是出于冬季以引进经典剧目加入迎新辞旧演出的运营思路。
腾出档期“美剧”接棒
《芝加哥》讲述的是家庭主妇罗克西·哈特梦想成为像维尔玛·凯莉级别的歌舞明星,凑巧的是,两人分别因谋杀指控进监狱同处一室。罗克西·哈特的律师为赚取不菲的费用大肆炒作当事人。罗克西·哈特的意外走红,让维尔玛·凯莉愤愤不平,聪明的她动足脑筋开始反击……该剧充满了黑色幽默和爵士味道,先于1975年搬上纽约舞台,1996年经复排后再度进军百老汇,即获6项托尼奖和格莱美奖,2003年根据音乐剧改编拍摄的同名电影,又夺得了“奥斯卡最佳影片”。目前,这部美国风格音乐剧已在全球24个国家、261座城市留下足迹,称为“经典”名符其实。尽管该剧的引进由一家演出机构负责,但文化广场放弃了春节期间的多场演出,为《芝加哥》腾出档期,正是为了让经典在这个冬季不断档。
让行原创“水涨船高”
春夏之际,文化广场在适度引进海外音乐剧的同时,实行低场租、低票价政策,把舞台更多地让给国产原创剧。今年的“国产音乐剧展演月”中,推出了《国之当歌》《二泉吟》《楼兰》等国产音乐剧,还举行了上海音乐学院的《楼兰》、上海视觉艺术学院的《妈妈再爱我一次》和上海戏剧学院改编和表演的《摩登的米莉》三部本地产音乐剧的首演;邀请海内外音乐剧人士共聚一堂举办“原创音乐剧高峰论坛”,更是活跃了同行们的创作氛围。春夏时段文化广场相对集中的国产剧展演,也促使本市其他剧场推动原创剧积极性的“水涨船高”。今年以来,人民大舞台的《魔幻阿凡提》、茉莉花剧场的《寻找初恋》、共舞台的《公主的盛宴》等与文化广场的剧目相映成辉,也使得上海成为演出国产音乐剧最多的城市,已逐渐在国内外音乐剧界产生凝聚力。
资深记者 杨建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