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钢杯世界围棋团体赛排位赛、四强赛都是采用三人团体对抗的传统比赛方式,每队出3人进行3局单盘对局方式。每场两队3盘对抗,以胜两盘者为胜方。此次珠钢杯只是在最后的冠军争夺战中采用3人集体研究,双方共下一盘的新颖方式进行决战。
昨天中韩种子队的这场别开生面的决战现场设有中方研究室和韩方研究室,比赛通过网络传送的方式进行对弈。中国种子队由等级分排名第一的陈耀烨九段主导,而韩方则由韩国现排名第一的朴廷桓九段主导。中韩双方的每步棋通过各自的3人研究确定后,由陈耀烨和朴廷桓在比赛棋盘上落子、摁钟。
裁判则负责双方棋局的传送,双方棋手通过大屏幕了解棋局进程并完成对局。中、韩研究室各驻有一名围棋观战记者,及时通过微博发布研究室棋手研究动态。为让双方有更多的时间进行研讨,决战采用每方四小时三十分的“包干”用时制(即没有读秒,超时判负)。
从昨天决战的实况来看,由3位世界冠军朴廷桓、崔哲瀚、姜东润组成的韩国种子队配合默契,研讨过程基本上没有出现大的分歧,对局进程中也没有出现大的失误。朴廷桓九段赛后表示:“两位老大哥关键时都给了我很好的意见,对局进行得很顺利。”
反观由今年三位世界冠军获得者陈耀烨、周睿羊、时越组成的中国种子队,三人之间的配合就没有韩国队来得默契。为此,“老大哥”陈耀烨赛后坦承:“我们意见不同的地方挺多,可能还不如自己一个人来下。大家都坚持自己的看法,就出现了一些‘问题手’。我们的主要原因还是磨合较少,第一次参加研讨共弈的比赛出现了很多问题,以后要多练一练。”
对于对局中出现一步的“随手棋”,中方三人都承认:当时是三人都忽略了对方黑棋直接在中腹“贴出”手段。在集体研究的对局中出现这样较为简单的失误是“很不应该的”。
珠钢杯决赛首次尝试集体研究进行团体对抗的新方式,引起了棋界内外的广泛关注。如何设计新的比赛形式、对局方式,使围棋比赛更吸引大众棋迷、更与时俱进,是下一步需要探索和研究的新课题。
本报记者 张建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