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名间谍叫伊利·科恩,1925年出生于埃及亚历山大城的一个犹太家庭。1956年,科恩辗转来到以色列,先后当过国防部译员和企业会计。在此期间,科恩引起了摩萨德的注意。一位代号“苦行僧”的情报官在看了科恩的档案,并与他谈话后,决定将他收至麾下。
在“苦行僧”看来,科恩简直是天生的间谍。智商测试表明,科恩智商极高,记忆力超群。他是一个犹太复国主义者,却半辈子生活在敌对国家;他能流利地说阿拉伯语和法语,且在埃及的犹太地下组织中干过。尽管不能再让他去埃及,但他能轻易在叙利亚立足。
加盟摩萨德后,科恩接受了严格的谍报课程训练。1960年底,完成训练的科恩有了新的身份———叙利亚商人卡迈勒·阿明·塔贝斯。次年2月,科恩以塔贝斯的身份来到阿根廷。在布宜诺斯艾利斯,科恩结识了许多阿拉伯商人,并认识了叙利亚驻阿根廷武官阿明·哈菲兹。当时谁也不知道哈菲兹日后会成为叙利亚总统。
在阿根廷呆了一年后,科恩来到大马士革,开设了一个进出口公司。他的口袋里揣满了知名阿拉伯商人开具的介绍信,这为他跻身叙利亚上流社会,结交各界头面人物打下了基础。他甚至把住所兼办公室安置在叙利亚总参谋部的对面。
起初,科恩只是躲在住所的窗帘后监视总参谋部大楼。仅仅通过观察大楼晚间灯光的变化,科恩就传回了许多判断准确的情报。
一个偶然的机会,科恩结交上了马阿齐·扎赫雷丁中尉,他是总参谋长的侄子。在马阿齐的陪同下,科恩多次参观戈兰高地的叙军工事。凭借微型相机和超群的记忆力,他标明了每一处碉堡、掩体和火力点的确切位置。
随着交际范围越来越广,科恩成了社会名流。通过“上层朋友”,科恩获得了大量机密情报。在哈菲兹成为总统后,科恩凭借“老朋友”的信任,很快进入了叙政府的核心圈。哈菲兹总统甚至提议任命他为国防部长助理。
科恩获取的情报既多又准确,让摩萨德欣喜若狂。由于屡屡得手,科恩也变得大意。他竟然在35天内发回31封电报,且几乎都在每天的同一时间。科恩的频繁发报引起了安全部门的注意。在苏联专家的帮助下,他们利用技术设备逐渐确定了神秘电台的位置。1965年1月的一天,科恩正在发报,3名便衣破门而入。科恩的被捕在叙利亚引起了轩然大波。在几天内,有300多名与科恩有联系的叙利亚人被捕。
为了营救科恩,以色列在全世界范围内发起了一场大规模的政治战和外交战。以色列公布了抓获的6名叙利亚间谍的名单,准备用6个人交换科恩1人;以色列政府还开价100万美元赎回科恩,甚至说动了一些国家的首脑和知名人士出面游说叙利亚“对科恩免予死刑”。不过,大马士革对此一律表示拒绝。在特别军事法庭的审判结束后,哈菲兹总统签署了对科恩的死刑判决书。被称为“以色列间谍王子”的科恩最终被处决了。
两年后,第3次中东战争爆发。凭借科恩提供的情报,以色列军队向戈兰高地发起猛攻,仅用几个小时就占领了遍布碉堡工事的军事堡垒。有人评价,科恩的作用相当于一个机械化师。如果没有他,以军恐怕要付出沉重得多的代价。 寒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