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丁立:2013年,美国摊上两件大事。第一,从年初的财政悬崖到10月1日开始的新财年预算危机,财政严重困难,府院制衡体制更是痼疾丛生。第二件是斯诺登披露的“窃听门”监控丑闻。
靠内外举债和印发美元等多种措施,多年来美国走在“寅吃卯粮”的道路上。国家财政赤字今年再创新高,达1.5万亿美元。联邦举债已从2000年的5万亿美元升到今年的17万亿美元。小布什总统8年执政,抬升了国债5万亿美元,而奥巴马总统执政才8年,却又让美国新添国债7万多亿美元。
面对严重的财政失衡,美国不得不厉行增收节支,问题是增什么减什么?对于增税,中产阶级税负较重,缺乏热情,共和党把持的众议院也不会轻易同意一再增税,尤其是为奥巴马医改“埋单”。对于减支,民主党要求首先对7000亿美元军费进行削减,而共和党则关注公共福利开支。
今年10月,共和党坚决抵制白宫的新年预算,导致联邦政府关门。虽然最后府院达成妥协,但美国政府长期理财失当,财政深陷泥沼,已对世界构成威胁。美国的政治体制因一再上演“悬崖党争”,也受到更多质疑。
吴心伯:2013年,在经济终于呈现温和增长的背景下,美国在国内政治上面临的挑战显得更加突出。
一是政治两极化依旧、两党斗争激烈。共和党为了阻挠“奥巴马医改”的实施,在联邦政府预算问题上与民主党顶牛,迫使联邦政府非核心部门关门长达半月之久,这是17年来的首次,揭示了华府党派斗争的激烈程度。
二是奥巴马政治地位陷入弱势。由于医改问题处理不当,加上共和党的牵制,公众对奥巴马执政能力的评价大幅下滑,其政治影响力快速下降。一般来说,美国总统在第二任期的最后两年,影响力都会逐渐式微,但奥巴马在第二任期内的第一年即显疲态,确属少见。
从深层次看,不管是政府关门还是奥巴马陷入弱势,都反映了美国政治制度的弊端。
问:斯诺登事件对美国的影响体现在哪些方面?
沈丁立:斯诺登亡命天涯并持续泄露美国政府在国内外广泛开展的情报收集活动,重创美国的情报收集以及后台机制,使美国外交与国际形象陷于困境。
美国所作所为严重违反公认的国际关系准则,从已透露的情况来看,各国对美国最近十年形成的情报体制和技术能力有了更为清楚的认识,对于美国利用其优势科技全方位渗透他国信息疆域也必将升级响应,这也是斯诺登事件带来的主要影响。
吴心伯:斯诺登事件让美国长期以来的监控活动“大起底”,向世人展示了美国作为一个“监视国家”的形象。斯诺登大揭秘在让世人感到震惊之余,也加深了人们对美国国家特质的一系列消极印象。
首先是美国对其力量优势的滥用。美国是当今世界上军事力量最强大、科技最先进的国家,但如何恰如其分地运用这种力量优势,去谋求合法的国家利益目标,是美国政治精英面临的挑战。正如同美国依仗其军事优势频频对外发动战争一样,华盛顿也在利用其科技优势监视全世界,反映了美国滥用其力量优势的毛病根深蒂固。
其次是美国对世界的控制欲。驱动美国监视行为的,无疑是华盛顿要掌控全世界的霸权心理,这种欲望虽然在伊拉克和阿富汗两场战争中受挫,却在电子世界中以另一种方式表现出来。
第三是美国政府的虚伪。美国近年来不断指责中国对美国发动网络攻击,把自己描绘成无辜受害者,而“监听门”表明美国才是网络世界的超级黑客,之前美国对中国的高调指责是“贼喊捉贼”,充分显示其虚伪性。毫无疑问,斯诺登事件对美国国际形象及其软实力的损害是巨大的和长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