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被评为“上海市十佳百岁风采寿星”之一的施大郎(见下图)如今已是104岁的高龄,但精神依然矍铄。笔者曾开门见山地问她:“老人家,请问您的长寿秘诀是什么?”老人抿嘴一笑,出语惊人:“没有长寿秘诀呀!是阎罗王不肯收我。”
确实,一提起老人的长寿秘诀,她的家人就总结了两个字:乐观。说她性格开朗,笑口常开,而且“忧愁不过夜”。老人虽然年事已高,但童心依旧,她喜欢打“长牌”(传统纸牌的一种),一旦“牌瘾”上来,家人就张罗着帮她叫来周边的老邻居,一起陪她玩,好在那些老邻居也十分乐意陪老人玩这样的“游戏”。老人的儿媳是个细心人,她告诉笔者:“其实我们有时也不敢让她多打牌,因为担心老人输了或者赢了,心情会有起伏。”哪知这句“悄悄话”被老人听见,她应声而答:“玩玩的嘛,输赢又没有关系。”一句话乐得众人合不拢嘴;老人还喜欢看电视,尤其爱看“动物世界”和动画片,每当看到有趣的动物,老人就会抿着嘴,一个人笑个不停,真可谓童心不泯。
对于一个高龄老人而言,施大郎并没有刻意地考虑如何锻炼身体,但经常下地干活也同样锻炼了她。老人在90岁以后,还经常下田做一些诸如摘毛豆摘赤豆挖长生果之类的农活。一次,老人的儿媳将刚收下的花生晒在屋顶,而后就出了门。时间到了中午,天气渐渐转阴,眼看就要下雨,老人一急,竟然独自爬上屋顶,将花生收了下来,让赶回家的小辈惊出一身冷汗。老人的妹妹今年88岁,和她家相距大约10分钟的路程,老人没事就会去走走。“妹妹现在走不动了,我能动就去看看她吧!反正在家闲着也是闲着。”老人说。至于穿针引线之类的针线活,更是不在话下。老人如此好动,也许是因为有着结实的身板。不过,在10年前,她曾患上胆囊炎,并出现胆结石。当时,老人痛得不行,实在忍受不住了,就去了医院。医生认为胆囊炎需要开刀,但考虑到她年纪大了,就劝她:“您这么大的年纪了,开刀会有风险,还是不要开了,用药物治疗吧。”但老人死活不依,坚持要动手术,说是“就算开刀开死,也不能活活疼死呀。”医生拗不过这位倔强的老人,就给她动了手术。几天后,老人又重新从病床上站了起来……
老人每天晚上6点入睡,早上六点起床,午后还得睡上2个小时,算来一天要睡上14个小时。尽管睡得时间较多,但睡眠质量尚可。老人的饮食方式似乎并不怎么健康:她胃口挺好,可主食吃得不多,吃的大多是一些零食。每天早晨,她可以吃8个汤团(或馄饨、八宝粥等),再加一杯牛奶;中午吃一碗粥,菜有鸡翅、带鱼、鸭肉等,还有一碗汤;晚上的饭菜同中午。总体说来,以荤为主。老人没有牙,吃的时候全凭牙床“运动”,而家人也尽量把菜炖得烂烂的,以方便老人“咀嚼”。老人喜欢吃崇明毛蟹,一顿可以吃一两个,家人就不厌其烦,把蟹肉一一挑出,供老人“享用”。其他如酸奶、蛋糕、粽子、烧饼等零食,也是老人爱吃的食物。在众多的食品中,老人最喜欢吃的是肥肉和豆类,肥肉一顿可以吃几块,蚕豆咬不动,就吃毛豆,尤其是新鲜的毛豆。刚成熟的毛豆煮酥软了,隔三差五地来上一顿,按老人说来,就是“解解馋”。老人不抽烟,也不用滋补品,但喜欢喝酒,啤酒一瓶分三顿吃,而白酒一顿可以喝2—3两。老人最喜欢喝的是崇明的米酒(俗称“老白酒”)几乎每餐都必不可少。值得一提的是,崇明的很多寿星都有喝“老白酒”的习惯,这种酒口感微酸,香味醇厚,酒度为12°—13°,有通血脉、御寒气、醒脾温中、行药势之效。也许,老人的高寿,和她长期喝“老白酒”也有着一定的关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