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登上“雷克斯号”轮船
伦敦和巴黎担心罗斯福会摇摆不定。罗伯特·范西塔特爵士,一位争强好斗的资深外交官,他与绥靖主义势不两立,认为他的政府应该“警告罗斯福总统除掉那些讨厌的野草,然后我们才能接待这条青草蛇——韦尔斯先生”。他的同事,尖酸刻薄的亚历克·卡多根爵士,外交部最资深的外交官,极为震惊地说:“将萨姆纳·韦尔斯派往欧洲,并大肆鼓吹要收集罗斯福和平计划所需要的信息,这是一个糟糕的,幼稚的想法。”
因为提前一周获悉消息,内维尔·张伯伦首相写信给富兰克林·罗斯福,承认他“怀有深深的焦虑”,唯恐这次使命会使民主国家难堪,而让德国获益。富兰克林·罗斯福立即安慰英国人,保证澄清这次使命并非和平使命。英国人部分地平静下来。当韦尔斯出访的消息公之于世,卡多根也承认它“不算太糟糕”。
法国政府没有预先得到消息,被韦尔斯出访的消息搞得有些措手不及。法国外交部和爱丽舍宫向美国驻法国大使馆表示了“对这次出访的保留态度”。在私下,一些法国人抱怨,这是只会让住在贝希特斯加登的希特勒受益的美国风格。英法两国媒体在政府的暗示下,对认为这次美国出访的动机是为了争取和平的看法进行了强烈抨击,并宣称他们的国家誓与纳粹战斗到底并将其击败。
但是,德国政府并不认为韦尔斯的使命会表现出它的强大,反而担心会暴露其弱点。为了防止其激发公众对和平的期盼,阿道夫·希特勒的宣传部长约瑟夫·戈培尔下令,对该消息实现新闻管制。希特勒认为,这次使命的目标是“阻止我们的进攻”。德国政府烦恼的是这次使命会加强华盛顿与伦敦的联系,更糟糕的还可能加强与罗马的联系。元首采取措施来巩固轴心国的关系,他写信给墨索里尼说:“美国这次出访的唯一目的,是为同盟国赢得时间。即麻痹德国人,松懈其进攻决心。”德国对华盛顿当局给出冷冰冰的官方回应,柏林愿意接待韦尔斯,仅此而已。
1940年2月17日,萨姆纳·韦尔斯登上“雷克斯号”轮船从纽约出发前往那不勒斯。“雷克斯号”轮船船身细长,是有两根烟囱的51000吨级意大利轮船,被称作是“漂浮的旅游胜地里维埃拉”。该船航速快,曾在1933年向西航行中超越了“蓝丝带号”而被誉为跨越大西洋的最快客轮。
韦尔斯的这次旅行颇有几分排场。随从人员包括玛蒂尔德·韦尔斯,身穿有光泽的毛皮外套而显得华贵漂亮。她侄女托拉·罗纳德小姐和各自的女仆。在整个出访欧洲期间,他们都将呆在罗马。还有黑头发的杰伊·皮尔庞特·莫法特,他也是从格罗顿公学毕业后进入哈佛大学的,时任美国国务院欧洲事务司司长,韦尔斯的贴身男仆里克斯。出现在名单中的还有韦尔斯的宠物犬托比,那是有名的西部高地白梗犬。托比总是伴随韦尔斯出席外交会议,据说,它曾朝国务卿科德尔·赫尔“放肆地狂吠”。报道这次出行的一位记者说,她希望这条“勇气十足的小东西”从欧洲返回时,“牙缝中还残留着褐色内衣的碎片”(可惜,托比没有得到大显身手的机会,他一直和韦尔斯夫人呆在罗马)。
在西52街下面的92号码头,在“成排的豪华游轮”中间,挤满了欲采访报道的媒体记者,媒体的兴趣高涨。一位电台记者发现,韦尔斯曾被描述为 “一个监听站、实情调查者、精力充沛的斯芬克斯、单打独斗的美国奇特使者,是1940年版本的豪斯上校”。
“这次海上航行与以往并无二致。”国务院欧洲事务司司长杰伊·皮尔庞特·莫法特在日记中写道,“这是人生中的又一次出发,所以值得珍重。”“雷克斯号”轮船上的其他旅客包括一些年幼的比利时王室成员,一位瑞典大亨,著名专栏作家沃尔特·李普曼及妻子,及跟随报道萨姆纳·韦尔斯访问的一群记者。现场没有“任何紧张感”,莫法特写道:“也没有感到大西洋洋面正在开战,战争或许就在海平线的那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