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用农机互助合作
从经营自己的百亩农田,逐渐扩展到为邻近村子的家庭农场主“服务”,如今,曹林坤管理的机农一体互助点可实现的机械化耕作面积达1450亩地,这样的面积几乎覆盖了一个村的耕地。
像曹林坤一样,在泖港镇黄桥村,家庭农场主张小弟在今年“全国两会”的央视访谈中,也代表许多松江农场主说出了“要把机农一体互助点搞大、搞好”的心声。发展现代农业,对于松江区家庭农场发展来说,以农场主适度经营为基础,着重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如此,农业现代化的程度又向前迈进了一大步。
所谓“机农一体”互助点,就是在耕作土地相邻的家庭农场主之间,通过农机与人力资源的内部整合,每5至8户为一小组,共用农机设备,实现互助合作,如此,在提高劳动生产效率的同时,还大大节省了农机投资成本。如今,曹林坤的一台精量穴直播机已帮助近10户家庭农场主的1300多亩土地实现了机直播,而这一技术的普及,是水稻高产的关键。
实现机耕效率最优
曹林坤说,过去,拥有一台收割机或拖拉机,到了农忙时节,每个村总有几个专门农机作业手,单靠“帮工”也有一笔收入。然而,粥少僧多,赶上用工量大的时候,找帮工成了难题,农机设备也很难约到,眼看着就错过了耕作的好时机;而倘若按照耕地面积来算,让每个家庭农场主配置一套农机设备,以服务百亩粮田,必将造成资源浪费。
如何实现机耕效率最大化?自2007年以来,松江区政府先后在农田水利设施、耕地平整以及机耕设备等方面投入大笔资金,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为农业机械更广泛应用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近两年,区政府又将提高“机农一体化”家庭农场主比例,将“机农互助点”建设作为全区农业发展的重点工作。如今,自主耕作已成为家庭农场主选拔的准入条件之一,这意味着,“能驾驶,会操作,懂维修”成为了每户家庭农场主的必备技能。如此一来,在机农互助点上,人人都能扮演起农机手的角色,到了农忙时节统筹安排,一台或几台农机由5至8个人轮流作业,“服务”近千亩土地,即使是“与老天抢时间”,作业状态也从容了许多。
政府统一操作培训
开创“机农一体”互助点的合作方式,使得农业劳动生产率不断提高。如今,每年,都由区、镇两级农机部门统一为新农机手进行田间操作培训,有意加入家庭农场主行列的年轻人也成为培养对象。截至目前,全区实现“机农一体”家庭农场主达405户,占家庭农场主总户数的32.6%。今年,机农一体互助点的服务覆盖面积将达到全区耕地总面积的七成,今后,新的农机购置和优惠政策也将向“有证无机”家庭农场主倾斜。
就在不久前,曹林坤的机农互助点由镇里出资进行了工程翻修,新场地就在距离曹林坤所种粮田的不远处。本月底,这个场所将成为该镇家庭农场主农机驾驶的培训点和家庭农场主技术的培训基地。技术课堂放进了田间地头,未来,在这里,还将有更多职业农民在机械化发展的路上走得更远。
本报记者 朱全弟
特约通讯员 贾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