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个偏远的土家族县城,关雨波与丽雯是高中同学。关暗恋着雯,并偷放过一封信在雯的书包里,但雯没有任何反应。四年后,大学毕业的关回到偏远乡镇当宣传干事,意外邂逅了在这里供销商店当营业员的雯。雯仅仅在生活中关心他,内心的情感依旧克制着、封闭着。关试图闯进她的生活,但被雯用理性一次次躲闪过去。后来,关返城,两人憾别。数年之后,关落魄归来,偶然邂逅了返城的雯,再次表达爱意,被丽雯又一次拒绝。很多年后,当他终于鼓起勇气回到最初爱过的地方,故人已经不在了……
潮湿的初夏,坐在上海影城放映厅,跟很多人一起,第一次看到了本届上海国际电影节主竞赛单元入围影片《1980年代的爱情》的真容。影片讲述了一个不断拒斥的爱情故事,无奈、哀婉、疼痛。跟同名原著小说最相近的地方,大概是它们都像极了一篇优美的散文,而不是一部结构曲折的小说,或者我们印象里用闪回穿插交代线索的电影。电影几乎就按照时间线索,不疾不徐地“平铺直叙”,诗意悠远,不过也叫人觉得略略有些沉闷。
这部电影虽然根据野夫同名半自传体小说改编,但即便抹掉字幕,也会让人很容易分辨出这是霍建起导演的作品。尤其,湖北西部山区的奇山异水与土家族风情,跟导演素来诗意风格的镜头语言,非常妥帖地糅合在一起。看电影的时候,你会非常容易想起霍建起《那山那人那狗》里翠绿的山水和朴实的人;或者是他那部曾经斩获2003年金爵奖最佳影片奖的《生活秀》,刻意舒缓的节奏、看似节制的镜头,以及内里十足的张力。
倒是男女主角的表演很有惊喜,电视剧熟脸演员芦芳生和几乎没有太多影视剧表演经验的青年演员杨采钰承担了几乎超过九成的戏份,但从成片来看,他们几乎没有对大银幕的生涩感,对于上世纪八十年代的爱,有着非常准确、细腻的诠释。
如果说这部电影有什么明显的瑕疵,苛刻地讲,它并不足够适合市场的口味。这部电影的质感不同于寻常商业电影的明快节奏,尤其久远年代一个土家族乡镇里的爱情故事,也未必能引起足够多主流电影观众的共鸣。散场的时候,就有年轻的女观众愤愤地评价男主角说“渣男”。显然也是看得入戏了,但大概,那个充满理想也充满无奈的年代里,伟大的成全,并不那么好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