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有了微信后,加入微信群就成了一件迫不得已的事情。遇见个旧雨或者新知,招呼之后总会问你的微信号,然后嚷着要加你,你忘记加入或是不想加入,“对方请求加你为朋友”就会天天显示在眼前,再不加入,就会被人怀疑是否对人家有了意见。有的微信群属于单位同事,不加不好,连会议通知都放在这里,一不留神,说不定就无故缺席呢。
微信群如今可谓五花八门,同事、朋友、同行、大中小同学、相同爱好,好像只要有个交集点就可以凑在一起。一位大学同学告诉我,他在读大学前是修自行车的,那时修自行车属于集体所有制,有十几个高中毕业生都在他所在的那家铺子里,一修就是8年,所以,他现在的微信群里,还有一个修车群,尽管早已分属各个阶层了。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微信群也不例外。但有的群不属于类分而成,没得选择,比如同事、同窗,加入之后只好被动发声。这种群里爱主动发声的也不少,风花雪夜、家长里短,大家都差不多,不过,一旦谁要发了个有争议的内容,立马就有人按耐不住,结果,难免伤了同事之谊、同窗之情。我加入这样的群都是先发个东西探路,一旦发现激烈反弹,便明白了内情,以后不是装聋作哑,就是多发大路货。也有人固执己见,群里的争吵就会不断,万一相聚见面,尴尬的场面是少不了的。
经过多次的洗刷,现在每个人的微信大都完成了类聚与群分的过程。观点一致的微信群里,个个同声相求,相互叫好,互为点赞;因不得已的原因勉强凑在一起的微信群,无非就是通知饭局、传达养生信息、告知孩子的学习与就职去向,再加点艺术感慨和孙辈是龙凤胎等等。我加入的一个群里,因为几次交锋,人人都明白在社会问题上已无共同语言,但又不能冷场,否则群主难堪,因而天天寄情音乐、诗歌、文物,这样一来,情趣反倒提升了不少,细腻的部分则更加精致。
也有的朋友,大概天生属于和事佬、大众情人一类,尽管人数不多,但微信能量很大。他们估计已经加入了上百个群,不管什么都转,来者不拒,一天可以有几十乃至上百的转发量,成为名副其实的中转站。看着他们转来的各类微信,你也弄不清他们的真实意图和确实取向,只从他们那里读到了“一定要转”“不能不转”“转疯了”,让你觉得这类朋友肯定是早晚都坐在那里,时刻都会盯着微信哈哈笑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