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年前,女婿送我一部智能手机,并开通了微信。于是我就加入了拇指一族,成了低头一员,从此点点刷刷,忙得不亦乐乎!
点点刷刷,我与一位“失联”二十多年的学生D接通了语音联络。原来她已在美国定居,是一位心理咨询师了。她回忆说当年她的一篇征文获得了全国三等奖,她把奖品(一支铱金笔)送我,我也送了她贺礼……与阔别多年的老学生或老朋友聊天,听着熟悉而陌生的话音,真有一种穿越时空、face to face(面对面)的亲和感,温馨而感动。
点点刷刷,亲友们在朋友圈里大发靓照美片,真可谓“与众乐乐”;由此我也了解了大家的行踪。有人去了陕甘宁自助游,有人去了南非迪拜,也有年轻朋友带了“二孩”去亲子游,真让我开了眼界“涨了姿势”。最雷人的是一位老姐晒了她孙辈坐游轮八十几天环游世界的帖子。遇到美片和好帖,大家都会点发各种夸张的表情符号,写上赞美之词,其乐融融,其情切切。我也经常发旅游等方面的照片,有一次还把刚三个月的小外孙女的萌照在圈子里大大地秀了一把,并且附上了神曲《小苹果》,给我点赞的、美评的人数创历史之high。有学生说:“老师,您是在刷幸福感呀!”对滴,我的幸福感要溢出来啦!
点点刷刷,我隔三差五在几个群里聊天。最闹猛的是有二十多人的大学同学群。在日本某大学执教的w经常发千字文,介绍该国的浮世绘、和服、茶道……图文并茂,很受“老童鞋”们青睐。印象最深的是他在老年大学教日本人学汉语的桥段。他们中年纪最大的90多岁,有的“学霸”对中国的四大名著和名诗名句简直能如数家珍,个别提问还让老师有点hold不住。我问他,这些老学生为何这么认真?同学答曰:一为充实生活,打发寂寞,二是真心热爱汉文化,很多人还以到过中国旅游为荣呢。
点点刷刷,我偶尔也与老友一对一地私聊,那是两个人之间的直通道。谈人生的酸甜苦辣,谈夕阳之梦,谈养老心得。有时清醒了他人,有时智慧了自己,有时还真有醍醐灌顶之悟呀!有几次,我与友人交心神聊了个把小时,真情投入,欲罢不能也。有位年届古稀的“微友”曾戏言:微信成了自己的又一个“老伴”喽。
点点刷刷,我的快乐指数在提升,可是体检时却发现视力在下降。医嘱要少看手机,微信尤其伤眼。也有患眼疾的老哥告诫我:眼睛要省着点用,不要以为眼力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纠结呀,奈之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