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23:夜光杯
     
本版列表新闻
     
2016年01月06日 星期三 放大 缩小 默认   
焐被窝
冯 强
  冯 强

  我们小时候的冬天比现在冷。那时,上海人的家很尴尬,孩子多,一家三代往往挤一屋子,吃喝拉撒全在这功能齐全的屋里,哪会有什么取暖设备?这时,母亲的体温就成了焐被窝的最好办法。

  也不尽然,我母亲有一高招,她把热水袋、汤婆子、盐水瓶等可以冲热水的家当全搬出来用,每天傍晚,只要她在家,我们保定有暖被窝了。我家四个孩子、四个被窝,母亲先焐上其中的一个,把那些瓶瓶罐罐分几段放被窝里,过几分钟,往下挪一段,直至整个被窝都暖了一遍。随后,又取出其中的一两个汤婆子、热水袋,放到另一个被窝去。那时候,连多置几个汤婆子,都会被认为是奢侈,大人只得如此费力地为孩子们着想。

  记得有一年春节,家里来了两位客人,要住几个晚上。母亲只得问邻居借热水袋焐被窝,邻居也要用呀,那她就在下午4点多,就把被窝摊好,焐暖了,让大哥早点睡。大哥贪玩,不想早睡,惹得她生气,打大哥的手举到一半,却又放下了。我记得清清楚楚,她的眼圈红了,虽没掉眼泪,但“唉——”地一声长叹,这一声长叹永远定格在我记忆中了。那时小孩顽皮,每天在弄堂玩,累得不成样才回家。晚饭后,母亲还得帮我们洗脸、洗脚,弄干净了,才准睡被窝。躺进暖烘烘的被窝后,很快会睡得熟透熟透,甚至连包在汤婆子上的布袋踢掉了,脚上被烫出了大泡,还浑然不知。我的脚上至今还留着一个疤痕,那次我被烫了,母亲为我特别护理,怕我再次被烫,连着几天悉心查看汤婆子、热水袋的位置是不是太贴近了,包在上面的布袋是不是又踢掉了,几晚睡不上整觉。天一亮,她还得去上海妇女用品商店上班,还得带着微笑,对每位顾客说声谢谢。

  当上世纪80年代后期我们做父母时,家里条件已好多了,用上了电热毯,用体温和汤婆子焐被窝成了历史。但那时还没有空调机,电热毯很盛行,单位里的大姐大妈常讨论电热毯的质量。那时,要走走后门,才能买到质量好的电热毯,谁家里有条质量高的小绵羊牌的,会引起很多人的羡慕。小绵羊横冲直撞,用今天的眼光看有点不可思议,但却是千真万确的。

  现在,冬天的玻璃窗上,已看不见冰出的窗花了。那自然形成的冰窗花很美、很纯洁。冰窗花消失了,母亲为我们焐被窝的日子,仍牢牢地留在了脑海里。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时政·要闻
   第A03版:新民眼
   第A04版:焦点
   第A05版:评论/随笔
   第A06版:广告
   第A07版:民生速递
   第A08版:上海新闻
   第A09版:上海新闻
   第A10版:社会新闻
   第A11版:文体新闻
   第A12版:文娱/文体新闻
   第A13版:文体新闻/体育
   第A14版:财经新闻
   第A15版:互动
   第A16版:中国新闻
   第A17版:国际新闻
   第A18版:国际新闻
   第A19版:新民健康
   第A20版:慢病/新民健康
   第A21版:广告
   第A22版:夜光杯
   第A23版:夜光杯
   第A24版:阅读/连载
   第B01版:新民教育
   第B02版:校园内外/新民教育
   第B03版:新民教育/校园内外
   第B04版:校园通讯/新民教育
   第B05版:新民教育/校园通讯
   第B06版:移民热点/新民教育
   第B07版:汽车周刊
   第B08版:车界车市/汽车周刊
山村歌手“罗聋牯”
上海人的“计较”
“洋商标”泛滥令人忧
焐被窝
我们如何过新年?
惊喜的感动
安居乐业 (剪纸)
新民晚报夜光杯A23焐被窝 2016-01-06 2 2016年01月06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