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5:评论/随笔
     
本版列表新闻
今日论语~~~
今日论语~~~
今日论语~~~
今日论语~~~
今日论语~~~
今日论语~~~
     
2016年01月06日 星期三 放大 缩小 默认   
今日论语
“证照分离”意义不止于降门槛
赵志疆
  赵志疆

  国务院批复上海“证照分离”改革试点方案,浦东新区于1月1日起开始落实,已推行“双告知”工作。所谓“证照分离”,“证”指的是相关主管部门颁发的经营许可证,“照”则是指工商部门颁发的营业执照。传统管理体制内,实行的是“先证后照”,经营者必须先取得经营许可证,然后才能到工商部门申请营业执照。“证照分离”意味着经营者可以同时办理“证照”,由此不仅能够缩短流程、提高效率,还能免却一番鞍马劳顿之苦。

  从1月1日起,到上海浦东市民中心办理注册登记的企业,都能收到一张告知书,而行政审批部门也能同步获取企业的注册登记信息。由此,有望解决市场主体“宽进”的监管衔接问题。随着简政放权的持续深入推进,创业门槛不断降低。对创业者来说“证照分离”无疑是一大利好。不过对职能部门来说,此举意味着会带来一定压力。

  如果说允许“先上车后买票”旨在降低经营门槛、激发市场活力,那么,在此情况下,如何避免无证经营者长期“裸奔”?传统的“先证后照”模式中,工商部门与其他监管部门各自为政,因为存在“证照”衔接,故而能在很大程度上避免无证“裸奔”。“证照分离”之后,如果各职能部门之间依旧缺乏联系,此种危险将大大增加。“证照”分开办理之后,职能部门之间的互联互通格外重要,这也正是浦东新区推行“双告知”的主要原因。

  当然,行政审批部门得到“告知”只是第一步,更为关键的问题是,得到“告知”之后怎么办?传统的审批模式多是等待办证者登门办理,“证照分离”之后,则需要行政审批部门“按图索骥”找人监管,由此必然需要提高监管者的主观能动性。毋庸讳言,在以往的行政审批管理体系内,不同程度存在着“多头管理”的弊端,“证照分离”之后,如何避免行政审批部门之间互相推诿,亟待进一步作出制度规范。

  另外,“证照分离”改革也给行业协会提出了更高要求——取消一些行政审批的前提是,“行业组织或中介机构能够有效实现行业自律管理的事项”,行业协会本身应具有一定的行业管理职能,但在长期“半官半民”尴尬运行中,行业协会服务企业的职能往往被不断放大,而对内监督管理、对外服务公众的职能则日渐式微。行业自律是行业协会最基本的职能,在行政审批权不断下放的过程中,培育行业协会的健康发展至关重要。

  作为“证照分离”的改革试点,上海此番推出的新政备受瞩目。“证照分离”的积极意义不仅在于放宽市场准入,更在于为转变监管方式、改进工作方法、明确监管职责、推动行业协会发展等明确了方向。在这个系统的改革工程内,实现“证照分离”只是完成了第一步。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时政·要闻
   第A03版:新民眼
   第A04版:焦点
   第A05版:评论/随笔
   第A06版:广告
   第A07版:民生速递
   第A08版:上海新闻
   第A09版:上海新闻
   第A10版:社会新闻
   第A11版:文体新闻
   第A12版:文娱/文体新闻
   第A13版:文体新闻/体育
   第A14版:财经新闻
   第A15版:互动
   第A16版:中国新闻
   第A17版:国际新闻
   第A18版:国际新闻
   第A19版:新民健康
   第A20版:慢病/新民健康
   第A21版:广告
   第A22版:夜光杯
   第A23版:夜光杯
   第A24版:阅读/连载
   第B01版:新民教育
   第B02版:校园内外/新民教育
   第B03版:新民教育/校园内外
   第B04版:校园通讯/新民教育
   第B05版:新民教育/校园通讯
   第B06版:移民热点/新民教育
   第B07版:汽车周刊
   第B08版:车界车市/汽车周刊
“证照分离”意义不止于降门槛
另一种“教育失衡”
别让“去哪儿”成问题
持守
绑架
鉴定中产
新民晚报评论/随笔A05“证照分离”意义不止于降门槛 2016-01-06 2 2016年01月06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