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天前,滴滴出行宣布收购优步中国,双方达成战略协议。滴优合体,当然背后是资本的巨大推手作用,而普通乘客最关心的就是“以后打车还有优惠券吗?”
很明显,减少了强大的竞争对手,价格战难免熄火。其实,滴优合体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专车补贴这一烧钱大法,已让公司疲惫不堪难以为继。如此看来,打车优惠势必越来越少。
冷静下来想一想,没有优惠券真的就一定不好吗?
对乘客来说,眼前的损失是显见的,叫一次车,成本会有所增加。但从长远来看,网约车更为规范优质的安全保障、服务体系似乎更为重要。而从无止境的补贴大战中抽身,显然会对这一体系的投入和建设,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在多个行业,消费者都曾品尝过价格大战的甜蜜,也承受过由此带来的后遗症。从较早期的电视机、微波炉价格战,到近几年的电商大战,都有这样的影子。以旅游业为例,低价团带来的旅行途中的不便、强行购物的不快,更是屡屡被吐槽投诉。
事实证明,在经过了一段买便宜产品的愉悦之后,消费者渐渐发现,并不是所有企业都能负担价格战导致的低利润甚至亏损,接着就出现了偷工减料、低价低质、服务水平下降等等,最终吃亏的仍是自己。而对企业来说,仅仅依赖价格上的优惠,也无法留住长久的顾客,因为他是冲着你的低价而非对品牌的忠诚。如果出现了更低的价格,他必将弃你而去。
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或者说,没有永远的免费。走出比较初级的以优惠补贴为主的促销性竞争模式,而把更多的成本投入到服务质量的提高,使乘客约车更便捷,乘车体验更安全更舒适,是对合体后滴优的美好期待,也是乘客决定是否继续网约的唯一考量因素。
与此同时,网约车新政出台的同时,也提出了传统出租车行业的改革方案,传统出租车将重新洗牌,提升驾驶员积极性和服务标准。一旦网约车失去了价格优势,该凭什么应对传统出租车的冲击抢占市场份额?对消费者来说,这,应该是比优惠券更有用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