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国学习世界”到“世界关注中国”,这样的积极变化令人欣喜。但在世界为中国“点赞”之时,我们最应该做的不是在掌声里沾沾自喜、忘乎所以,而是保持一颗平常心。尤其对广大科研工作者来说,当别人夸你时,高兴一个晚上就好,因为明天还有更重要的工作要做,还有更长的路要走。
越是形势一片大好,越要认清我们自己所处的位置。从科技实力和创新能力来看,中国目前还远未进入第一方阵。冷静寻找我们与世界科研强国的差距,以长远眼光做好科研投入的梯次接续工作,通过深化改革突破制约科技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才有可能实现《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制定的科技发展目标——到2020年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到2030年进入创新型国家前列,到新中国成立100年时成为世界科技强国。
科研机构和科研工作者在保持自信的同时,还应该有更加开放的心态。按照“十三五”国家创新专项规划的要求,科技创新要坚持“内外贯通”的原则,以全球视野来谋划创新,积极主动地融入布局全球网络,积极主动参与全球创新治理,促进国内国外创新资源的双向流动,全方位提高中国科技创新国际化水平。(易艳刚 刊今日新华每日电讯 本报有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