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一代一双人,是很多人的梦想,但要真正实现,并不容易。不过,在这个消费时代,似乎没什么需求是商家满足不了的。
最近看到一则珠宝商的广告,宣称他家的钻戒每名男性一辈子只能买来送给一个人。怎么做到呢?消费者要凭借身份证号购买,并且绑定一名女性的名字。商家还在广告中宣称,无论何时何地,都能查询到购买记录和绑定的名字,“确定你是唯一被爱的”。
这生意或许真是做到了不少人的心坎上去了吧。但是,大概是我心理比较阴暗,想象力过于丰富,怎么竟感到一阵毛骨悚然呢?仿佛看到这样一幅画面:为了证明自己是“他”的真爱,一名女子坐在电脑前,不停地刷着商家的页面,看着上面一次次出现的自己的名字,露出神经质的微笑,而那个“他”,身在何处、与谁在一起,似乎已不再重要……这简直是个爱情恐怖故事嘛!
类似的商品,不止珠宝。有家鲜花销售商,也宣称他家的花每名用户只能送给一个人。其实,仔细想想就知道,这样的“唯一”,只是噱头,是商家促销的手段。如果真的相信如此就能“绑定”一个人,恐怕是自欺欺人。毕竟,无论珠宝还是鲜花,都不属于垄断性商品,就算不能到你家买了,还不能去别家吗?进一步说,珠宝、鲜花等等,也不过是爱情的象征符号罢了。
这样的商品出现,当然是希望通过迎合某种社会文化来获得经济利益。这本身没什么稀奇,譬如钻戒,大多数品牌都是打着真爱承诺的旗号在营销,也都在暗示,女性需要承诺,男性则需要做出承诺的“勇气”(和财力)。这样的观念虽有些陈旧,但确实影响深远,商家要利用来赚钱,我们也无可奈何。然而,一旦商家把“承诺”具体化(一辈子只送给一个人),甚至变得“可操作化”(通过身份信息绑定),消费文化肤浅的一面就暴露无遗了。用商品来装点感情,是生活情趣;用商品来“确定”感情,则是本末倒置,也不可能做到。
只不过,在消费文化中浸淫已久的我们之中,或许有不少人确实需要商品带来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