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07:汽车周刊/我爱我车
     
本版列表新闻
     
2016年08月10日 星期三 放大 缩小 默认   
为刘建航塑像
彭瑞高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徐家汇地区两端一直不平静。早一些的是东端,衡山公园那里,看得出里面在施工,但就是不晓得在做什么;晚一些的是西端,肇嘉浜路西南段、漕河泾部队医院那里。人们只晓得是“保密工程”,却不知道,上海地铁在此孕育,万民受益的大事业在此起步。

  后来地铁宣传部负责人金嘉模让我去采访,我才第一次得知刘建航大名。这位地下工程的大擘、中国工程院院士,原来却是一位慈祥的老人、上海人所说的“好好先生”。这位河北老乡,对我们上海的贡献实在是太大、太了不起了。一个黄浦江隧道,一个上海地铁,处处都留着他的足迹。上海沿海,成陆晚,地下水位高;在地下打隧道造地铁,行话说就是“豆腐里打洞”。刘院士一辈子就是跟这个打交道。他的研究不知攻克了多少难关,为上海、为全国甚至为全世界的地下工程,铺平了多少道路。作为科技领军人,他领衔建成第一条黄浦江越江隧道(即打浦路隧道)及地铁试验段,其科技成果获得了全国科学大会奖。

  现在,上海轨道交通线路总长已达617公里,黄浦江越江隧道已近20条。人们讲得最多一句话是:“上海地铁用20年的时间,走完了西方地铁100年走过的历程。”我想补充的一句是:“在这惊人的历程中,刘建航一直带着科技先头部队,走在建设最前列。”

  人们敬颂刘建航为“上海地铁之父”,老人自己却把它悄悄改成“地铁之兵”。惟其如此,愈见伟大。作为一个受惠的上海市民,我提议为刘建航院士塑两座像,一座设在隧道口,一座设在地铁站。 

  特约侃车  彭瑞高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要闻
   第A05版:评论/随笔
   第A06版:新民邻声·热线/上海新闻
   第A07版:综合新闻
   第A08版:专版
   第A09版:专版
   第A10版:上海新闻
   第A11版:广告
   第A12版:财经新闻
   第A13版:社会新闻
   第A14版:中国新闻
   第A15版:广告
   第A16版:专版
   第A17版:专版
   第A18版:文娱/文体新闻
   第A19版:奥运特别报道
   第A20版:奥运特别报道
   第A21版:奥运特别报道
   第A22版:奥运特别报道
   第A23版:奥运特别报道
   第A24版:国际新闻
   第A25版:国际新闻
   第A26版:新民健康
   第A27版:新民健康/医技
   第A28版:慢病/新民健康
   第A29版:夜光杯
   第A30版:夜光杯
   第A31版:阅读/连载
   第A32版:蓝天下的至爱
   第B01版:新民教育
   第B02版:校园内外/新民教育
   第B03版:广告
   第B04版:校园通讯/新民教育
   第B05版:汽车周刊
   第B06版:车界车市/汽车周刊
   第B07版:汽车周刊/我爱我车
   第B08版:广告
挑战天山十八弯 名爵锐腾展全能
为刘建航塑像
全新X1全能挑战赛酣战申城
广告
新民晚报汽车周刊/我爱我车B07为刘建航塑像 2016-08-10 2 2016年08月10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