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9月10日,由旧金山歌剧院委约美籍华裔作曲家盛宗亮创作的英文版歌剧《红楼梦》在当地首演,掀起了一股“红楼热”。上海的观众虽还未能一睹歌剧全容,却已有幸在本周二晚旧金山交响乐团访沪音乐会中,听到了该团带来的《红楼梦》序曲,从而先于全国其他地区,自序曲中“窥斑见豹”。
值得一提的是,此番旧金山交响乐团在中国首演的《红楼梦》序曲,并不是歌剧中的那一首——歌剧中的所谓“序曲”很短,只有十五秒左右,几乎是“一闪而过”,而单独演出的《红楼梦》序曲则长达七分多钟,是盛宗亮另外写的,作曲家本人说,“我采用了歌剧中的一些主题,把它重新变成一首完整的序曲”。现场听来,作品一开头就运用了镲等打击乐器,制造出极为震撼的音响效果,仿佛预示着之后的悲剧性结局。乐曲主体部分虽带有一些中国元素,却又不失洋气,其所蕴含的信息量之丰富,让传说中的“七分钟”听起来感觉有一个世纪之久。
在旧金山交响乐团四年前的访沪音乐会中,乐团音乐总监迈克尔·蒂尔森·托马斯(Michael Tilson Thomas,大家亲切的称他MTT)在上半场尾声与钢琴家王羽佳共同加演一曲普朗克的四手联弹作品,彼此间的配合流畅而默契,现场温馨的场景更是留在许多乐迷的记忆中。这次首场音乐会中,MTT再度邀请王羽佳与乐团合作肖邦的《第二钢琴协奏曲》。这是肖邦献给他初恋情人的作品,当时他爱上了华沙音乐学院学声乐的女同学康斯坦莎,但又不知该如何向心仪的姑娘表达爱意,所以这丝情愫并没有开花结果,在临别之际,肖邦用浑身的恋爱激情创作了这首钢琴协奏曲,将浓浓的爱意珍藏在心田深处。
听多了王羽佳的拉赫玛尼诺夫与普罗科菲耶夫,于是她的肖邦让人格外好奇与期待。当晚,王羽佳身着一条闪亮的袭地长裙,摇摇曳曳地走上舞台。不知为何,这部肖邦的《第二钢琴协奏曲》远没有他的《第一钢琴协奏曲》上演的次数多,事实上,它的音乐清新、大气而辉煌,比后者更为动人心弦。乐队部分充满着柔情蜜意,让人仿佛要融化在那如水的弦乐里,钢琴旋律则动人心扉,宛如一篇孤独却情感强烈的爱的宣言。王羽佳在钢琴上飞舞着手指,演奏中少了一些她弹拉赫玛尼诺夫时的外向与狂放,却多了一点肖邦的温润与舒缓。
如果说王羽佳演奏肖邦《第二钢琴协奏曲》时还比较中规中矩,或者说有那么一点小心翼翼的话,那么到了返场时,我们见到了一个更本色的王羽佳。第一首返场曲是霍洛维茨的《卡门主题变奏曲》,这部作品的技巧几乎难到让人望而却步,已然将钢琴演奏变成了一种高度激烈的竞技运动。然而,无论是此起彼伏的大跨度跳跃击键、密如骤雨的琶音,还是左手与右手你追我赶的对抗,都难不倒王羽佳。她是如此驾轻就熟,似乎完全放开了,在钢琴前宛若一头忘情奔跑的小鹿——像这样视觉观赏性极强的作品,才是属于她的领域啊。一曲终了,掌声如雷。王羽佳在不间断的喝彩中再次款款登台、坐定,莫扎特《土耳其进行曲》的音调缓缓飘出,当然,如果她弹的仅仅是莫扎特的原作,那就不是王羽佳了。她在此将塞伊(Fazil Say)爵士即兴风的改编版和瓦洛多斯(Arcadi Volodos)风驰电掣般的改编版结合在一起,最终形成了一个独一无二的王羽佳版的《土耳其进行曲》,让人耳目一新。
下半场,旧金山交响乐团在MTT的指挥下,演奏了斯特拉文斯基两部描述性极强的作品:《夜莺之歌》与《火鸟》组曲。MTT与该团携手至今已走到第二十二个年头,彼此间水乳交融的合作自不必多说,而他指挥的斯特拉文斯基更是独霸天下,为乐团赢得了格莱美等多项大奖。当晚两部作品的演奏中,乐团各声部的层次感极强,几件独奏乐器的表现也非常出色。特别是在《火鸟》组曲中,一些场景的音响极端而火爆,给予听者极为刺激、丰富的听觉享受,让“旧金山之声”实至名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