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睡眠障碍的人会想出各种办法来对付,最最传统的办法是临睡前看一会儿书(纸质书)。其实看书也有讲究,这本书不应该是一本引人入胜的、或情节紧张的书,而应该是一本看了让人打瞌睡的书。也有的人玩智能手机,睡眠障碍较为严重者则不得不求助于安眠药。现在有很多人改用拿一台笔记本电脑来充当催眠剂,不过从医学角度而言,看纸质书和读电脑是大不一样的。原因在于电脑显示器的LED背景照明(发光二极管背景照明)含有大量蓝色光,蓝色光会减少血液里褪黑激素的量。
褪黑激素亦称“松果体素”,是人类大脑松果体中分泌的一种天然物质,也可人工合成,用来补充人体大脑松果体素分泌量不足,从而调节睡眠功能。人造褪黑激素最早引进我国时,起名“美梦宁”,被誉为“失眠救星”、“无副作用的安眠药”,由于褪黑激素的“其他功能被相继发现”以及美国营养保健品市场的狂热鼓吹,“美梦宁”后又以“脑白金”的名字在中国流行。
许多科学家认为,褪黑激素的分泌是由一天中“明亮和黑暗”的交替控制的,只要眼睛给松果体发出“黑暗”信号,褪黑激素就分泌并进入血循环系统,机体产生疲倦感,心脏和消化系统工作放慢,体温和血压下降,人就准备睡觉。天亮了,视网膜又发出信号,褪黑激素的分泌于是停止或减少,人保持清醒。
褪黑激素在调节身体的各种节奏,其分泌不仅昼夜不一样,而且四季有别,冬天明显比夏天多。在人的一生中,10岁是褪黑激素最旺盛的时候,以后不断减少,到了70岁和80岁,分泌量大概只有最多时的五分之一了。于是人们得出一个结论:补充褪黑激素有利于睡眠。
蓝光不利于松果体分泌褪黑激素,被看作起清醒作用的光。实验的结果完全证实了这一点,睡觉前在电脑上看了2小时肖像影集的受试者血液中褪黑激素的含量比看纸质书者低20%。科学家认为人的眼中有光感受器,能掌控各种光的不同作用;比如红光能促使分泌褪黑激素。
褪黑激素也被用来推荐给盲人服用,盲人经常处于睡眠干扰状态,由于他们感觉不到光,所以很难和一天24小时的节奏保持协调。年纪大的人因褪黑激素分泌量的下降,服用褪黑激素有益于睡眠。
在认识和对待褪黑激素的功能和应用方面,各国的态度不一样,美国把它作为保健品大肆推广,德国则非常谨慎,购买褪黑激素须持医生处方,医生在开处方以前要给患者验血,先检查褪黑激素的内原性节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