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喜欢留。留,大概有两种情况。一曰过渡型,即留任几年,由“老法师”逐渐转型为退休人。是啊,工作了二三十年,一旦退下来“宅”在家里无所事事,很容易成为“四无老人”(产生无用、无奈、无助、无望之感),患上退休综合征。于是,轻者孤独寂寞,重者焦虑抑郁,甚至病魇缠身。那还不如操起老本行,驾轻就熟,发挥一技之长,这样既有不菲的津贴,也能充实生活,真可谓物质精神双丰收。过渡几年后,再解甲归田,颐养天年,不亦乐乎!
二曰事业型,再留任十年二十年,乃至生命不息,工作不止,这类人大多是高级人才。我们中学有两位数学特级教师,虽说已年逾古稀,仍受聘于老校,隔三差五地去各中学听课,评课,作讲座……为的是提高全区数学青年教师的业务水平。我还认识一位搞建筑的高工,他同我一讲起自己设计的市级重大工程,自豪之情和成功之喜溢于言表,一点没有耄耋之人的老态。至于吴孟超、周小燕等人年逾九十,却还在为事业而殚精竭虑,鞠躬尽瘁,实在让人油然而生“高山仰止”之敬意!
然而,正如俗话所言:“龙生九种,九种各异。”也有一些退休人员在留与退之中选择了后者。
有一位三甲医院的老护士长有着相当丰富的护理技能和经验,可她婉拒了医院的续聘,理由很简单:“我家上有三位老人、下有一个孙子都要照顾。以前我给病人很多,欠家人不少;退休了,我想‘还情于亲’呀!”这类“重情族”以女性为多。愚以为:老吾老,幼吾幼是中华民族的传统家风,关爱至亲、享受亲情乃人之天性、德之大美,其孰能讥之乎!
还有一类可称之为“休闲族”。我曾在老年大学结识了一些与我一样到了年龄就谢绝挽留而“裸退”的老朋友。这类“不识好歹”的老家伙往往有自己的爱好和养老愿景。他们或是电脑玩家,或是戏剧票友,或是旅游达人,或是好“摄”之徒,或是琴棋书画之迷……当年,我还戏说了一句凡人格言:“我的生活图自在,我的晚年逍遥游。”但愿别人不要说我们是游戏人生,境界太低,其实这也是一种有积极意义的活法嘛!
当然,留还是退,往往也同其他一些因素有关,如身体状况、工作压力、人事关系、上班路程、家庭境遇……这是综合考量后的抉择。
前几天,看到一本活色生香的书《辞职,去旅行》,书名就有点雷人。作者原是一位奔走忙碌的媒体白骨精,某天突然辞了公职,去周游世界,回来后就码字出书了。这件事让我想起一位70后的学生,他曾跟我说:“我现在同友人合伙创业,到五十岁我就让自己‘提前退休’,过我想过的日子。”呵呵,这些新新人类已经颠覆了传统的退休观念,在他们的眼里,退休简直就是一片浮云呀!
要感谢时代,赋予世人可以有多种价值观,作多向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