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所学校,走进校园你就能闻到阵阵墨香,几乎每一位学生都写得一手好字,让你仿佛置身于现代的私塾。这就是有百年文化积淀的浦东塘桥第一小学。
硬笔的广泛使用已使毛笔逐渐退出历史舞台,电脑的普及更使书法成为日益式微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可以想象,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如果失去书法这片沃土,会失色不少。尽管教育部门三令五申要求加强中小学书法教学,但在更现实的升学率前,收效甚微。
走进塘桥一小教育大楼,墙上最醒目的地方挂着校训:“一笔一划练好字,一生一世做真人”。这几个字虽显稚嫩,但落笔的功架都在那里,称得上一个“真”字。没错,这就是学生自己的作品。在学校的每座墙面,几乎都有学生的书法、国画作品,翰墨飘香,令人陶醉。学校的每处景观也都与书法联系在一起:“书韵廊”,有名人名家为学校留下的墨宝;“静思园”,里面多有历届学生优秀书法作品的石刻;“稚墨斋”,展示的是学生书法作品真品;“书香门第”,这是个小博物馆,分为集贤阁、字史馆、文宝轩和运墨台,展现了汉字、文房四宝的源远流长。
学校根据实际情况和语文教材,汇编了书法自编教材,根据不同年级的特点,要求学生天天练习硬笔或者毛笔书法。在小学三四年级,学校还开设了书法艺术鉴赏课,让小朋友们了解一些书法大师的佳作。鼓励五年级的一些优秀学生尝试书法创作,通过写字教学和书法艺术教学的结合,使学生感受到了中国的书法文化,走进了古代文人的精神世界,获益良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