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06:星期天夜光杯·读书
     
本版列表新闻
~~~——纪念朱维铮先生
~~~——纪念朱维铮先生
~~~——纪念朱维铮先生
~~~——纪念朱维铮先生
~~~——纪念朱维铮先生
~~~——纪念朱维铮先生
     
2012年03月18日 星期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人有个性魅力,书见学问担当
——纪念朱维铮先生
陈麦青
  陈麦青

  刚在医院最后送别朱维铮先生,媒体记者的电话就接连而至:作为朱先生多本著作的责任编辑,能否说说对他的印象?浑身乏力、心绪纷乱之际,我只回了一句:“真正的男人。”直到夜深人静,稍稍缓过神来,才补发了这样的短信:“一个有学问、有个性、有担当、有魅力的学界名师。”

  其实,朱先生的学问,无论是经学史、史学史,或是思想文化史等等,不仅有他自己呕心沥血的传世论著,还有众多得其亲炙的受业门生,根本轮不到我辈胡说八道。唯其爱书如命,家中厅里房内、架上地下,到处书满;甚至人在病榻,还手不释卷,则为我等平日确确实实的亲眼目睹。而对自己的著述、编校文字,朱先生更是字斟句酌,极尽考究;不到满意,决不交稿。排出之后,反复校阅;字字句句,一丝不苟。每有重印,还常以手头勘订之本嘱改,容不得半点微瑕小疵,哪怕是一处标点符号……在他赠我留念的《走出中世纪二集》特印精装本前手书长题中,有这样的话:“忆荆公题柯山诗,谓比照香山诗手草及成稿,‘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鲁钝如余,虽竟夜沉吟,拙文仍不脱寻常。”这也许正是他一生治学的写照和永无止境的追求。

  朱先生有个性,学界皆知。然脾气虽大,但认道理;要求“苛刻”,却欣赏“较真”。凡出版社向他约稿出书,唯一不能商量的条件是:没有经过他本人同意认可,绝对不允许有任何删改,理由是文责自负。否则宁可不出。我曾不止一次地亲听其批评某大出版集团将许多名家著述纳入“统一丛书”,再组成所谓的“丛书编委会”,由位高权重者充当主任的做法,怒斥其人“不是个东西!”并严正声明:凡我以前在该社出版的所有著作,未经同意授权,一本也不准列入此中!“而对平时书稿编辑过程中提出的各种问题,不管是学术性的疑问,还是技术性的细节,则都认真听取,耐心解释,不怕争议,从善如流。因为他一贯恪信:真理是在争论中确立的,历史的事实是由矛盾的陈述中清理出来的。在一本朱先生书稿的编校过程中,我曾以不能确定的大小疑问若干,用传真发给当时正在台湾讲学的他,请求定夺。很快便得到一一回复,巨细无遗。并以“甚是。照改”、“很好。从尊见改”这样的实事求是,鼓励编校人员“斤斤计较”,以尽量消灭包括手民误植在内的各种“硬伤”。碰到书稿中一些似乎有”重大责任“的问题,朱先生更是勇于担当,不“为难”他人。有一次,还就其书稿中一个与所谓现行“主流规定”不相一致的概念名词,专门补写一条注解。既从学术的角度,阐明其坚持己见的理由,又以真正文责自负的明确承担,体谅出版方因种种因素而“取舍两难”的尴尬。在朱先生主编的书中,照例要在“前言”或“后记”中详列分工,不仅不掠合作者哪怕是其学生之美,更强调凡有错误,概由他一人负责。今举其率门下邓志峰、张完芳、刘文楠、姜鹏诸君编校的《利玛窦中文著译集》为例:

  这部著译集的编校,是我与四位小友共同完成的。他们分别查勘不同版本,进行会校,每种都做过详尽的校勘记,由此筛选出较合历史原貌的底本,然后区分句读,初施标点,并予分段,同时也辑集了每一种的研究材料。正因为他们做了奠基工作,我才可能在较短时间通读全稿,推敲全文,订正字句,修改标点,择定校记,以及撰成每种简介。因此,这部著译集是我们合作研究的成果。当然,编校存在的任何错误不当之处,都应由我负责。尚祈海内外方家不吝指正!

  类似这样的话,几乎在他主编的每一种书里,都能见到。而为了以原先分篇各撰辑集而成的《马相伯传略》的署名问题,他坚持提出,不能只以“朱维铮等著”了事,而须全列作者姓名。后因丛书封面设计关系,实在没有办法,协商之下, 最终还是在内封分署各篇作者之名,连有关资料辑录者,也都在每篇后的出处中一一注明。

  如今的复旦,几可谓“教授满街走”,但真正让人从心底里敬佩的,也许远远没有人们期望的那么多;而被公认为有味道、有魅力者,恐怕更少。朱先生则绝对在极少数两者兼具的名师之列。君不见,无论是校内校外的小课大课,还是公众传媒的各种演讲,其敏锐精辟、妙语迭出的学识风采,曾让多少聆听者为之折服倾倒;那些经过长期认真研究、严肃思考,又被化为深入浅出、简要明了的心得之语,也往往很快成为不胫而走的流传名言。

  朱先生走了,把学问、担当留在了自己的书里,把个性、魅力留在了大家的心中。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综合新闻
   第A03版:第6届春令热线特别报道
   第A04版:社会新闻
   第A05版:文娱新闻
   第A06版:文娱新闻
   第A07版:文娱新闻
   第A08版:人才/招生留学
   第A09版:人才/招生留学
   第A10版:体育新闻
   第A11版:体育新闻
   第A12版:读者之声
   第A13版:中国新闻
   第A14版:国际新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上海人家
   第B01版:星期天夜光杯
   第B02版:星期天夜光杯·夜光杯
   第B03版:星期天夜光杯·夜光杯
   第B04版:星期天夜光杯·连载
   第B05版:星期天夜光杯·都市专栏
   第B06版:星期天夜光杯·读书
   第B07版:星期天夜光杯·记忆
   第B08版:星期天夜光杯·音乐音响
   第B09版:星期天夜光杯·影视地带
   第B10版:星期天夜光杯·民间收藏
   第B11版:星期天夜光杯·东方大律师
   第B12版:星期天夜光杯·百姓纪事
   第B13版:星期天夜光杯·上海珍档
   第B14版:星期天夜光杯·快乐作文
   第B15版:星期天夜光杯·市井故事
   第B16版:星期天夜光杯·谈话
人有个性魅力,书见学问担当
“海上文库”新出六本
图片新闻
史华兹批评消费主义
寻找“道德之问”的答案
盛世需要危言吗?
新民晚报星期天夜光杯·读书B06人有个性魅力,书见学问担当 2012-03-18 2 2012年03月18日 星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