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当我忙完一天的工作以及在家的俗事后,便进入了另一个世界——我的书房,面对着整齐的躺在书柜中的中华文明历代的哲学家、思想家的伟大经典,我不停地在书中寻找“道德之问”的答案。突然之间,老子《道德经》映入眼帘,《道德经》不正是“道德之问”的答案吗?
《道德经》第十二章中说到“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意思是说:缤纷的色彩使人眼花缭乱,嘈杂的声音使人听觉失灵,浓厚的杂味使人味觉受伤;纵情猎掠使人心思放荡发狂;稀有的物品使人行于不轨。因此,圣人致力于基本的维生事物,不耽乐于感官的享乐。所以要有所取舍。
二千五百年前的经典之作中简简单单的几句话就一针见血地回答了我们现代高科技社会所面临的棘手问题,经典缘何能成为经典,就在于它的生命力,经典之作能成为我们当代社会人们与精神空虚和思想荒芜进行搏斗的最重要的力量,问题在于我们如何认真看待前人在世上传递下来的人文传统中的经典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