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10年来这个城市、这个国家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请您谈一下发生在您身上的一个具体变化,您怎样评价这种变化?
A:中国经济的发展促进了科技的需求,造就了一批国际知名学者和专业技术人员以及一批受尊敬的国际企业。我们的研究逐步融入世界。我本人也从中国的一个普通教授,成长为本学科领域国际上著名的学者。
Q:您在为过去10年工作的成绩、事业的发展欣慰的同时,还有怎样的一点遗憾呢?
A:总的来说积累很快,什么事都很快,我们发展了。经历了这么多,逐步感受中国需要精细的技术和研究。中国的教学科研需要国际化规则和评价,应该走出去。
Q:新的10年即将开启,能否谈一下您或您的家人的一个心愿?
A:希望新的10年中国能跨入创新型国家行列。希望有更多的海外留学生来中国学习科学技术。
王如竹教授,1964年12月出生。1985年10月入党。上海交通大学制冷与低温工程研究所所长,教育部太阳能发电及制冷工程研究中心主任,长江学者,国家级教学名师。
1990年我博士毕业后开始从事能源领域的研究工作。当时国内的环境和现在大不一样,大家重视发展,较少关注节约。能源的生产是国家的命脉,然而能源的节约受到的关注很不够。节能技术很多,但是很不成熟。节能往往不节钱,往往是节约一点点能源,却要投入较多资源,所以当时的研究工作挺艰难的。
“节能减排”是“十一五”提出的重要任务。我深刻地感受到最近这10年,尤其是近5年来,我们国家在节能方面的发展和变化非常之大,国家制定和出台了一系列的有利政策、各行各业都开始实施节能减排、许多新能源产业也陆续发展起来了。节能减排的技术研究在中国也获得了许多突破,中国不仅成为国际上最重视节能减排的国家,而且也是可再生能源技术和市场发展最快的国家。
十年前,我们自掏腰包去国外参加国际学术会议,每次去都是拼命学习先进的节能减排理念和技术,要把人家先进的东西带回来研究,然后形成对我国国民经济有用的节能减排技术。经过十多年的学习和攻关,中国的节能减排技术在国际上产生了影响,现在是人家把我们请出去分享我们的研究成果,这说明我们的科学技术已经在国际舞台上得到了认可。
空调分级是里程碑
要说这一领域的一些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我首先想到的是国家实施空调能效等级分级政策,这不仅推进了产业的调整和发展,也使得“节能行为”走进了千家万户。
最初,我国的空调能效分为五级,家用空调制冷能效分别为2.6(5级),2.8(4级),3.0(3级),3.2(2级),3.4(1级),低于5级的不能再在市场上销售;五年后,2010年3月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又发布了新的《房间空气调节器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强制性国家标准,将原来的五个等级中的三级能效以下的空调不允许进入市场,能效限定值提高了23%左右。粗略估算,该标准实施可年节电33亿千瓦时。
上海在全国率先实施空调分级管理。每年夏冬,上海40%的用电量来自房间空调耗能,这一政策的推行,就上海来说就能节约10%的能耗。从2009年开始,能效比在2.6和2.8的产品就开始逐渐被淘汰,现在则进一步推广变频空调,不仅优化了产品结构,实现了显著节能,还提高了空调用户的舒适性。
建筑节能正开“处方”
节能减排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方面,刚提出时,大家感触还不是很深刻,现在却不同了,大家都认识到这是必须、必要的。今年5月,我领衔的团队和意大利合作建造的“中意绿色能源楼”在上海交大闵行校区落成了,这栋楼集合了太阳能空调、高效太阳能集热器、光热幕墙、智能电网、楼宇能源管理系统技术等节能装备,拥有20多项世界先进的节能技术。对我们来说,这栋楼是一个绿色建筑能源系统的研究平台,但其中一些技术和设备已经用于一些新建的生态住宅小区,一些节能设备与智能电网和物联网结合的“智能家居”未来还会获得应用推广。
建筑节能我国几年前就开始重视起来了。最近,我正关注上海市大型公共建筑节能改造工程。全上海现在大约有2000多幢商业公共建筑待改造,长宁区已完成了100多幢建筑能耗监测设备的安装。这就好比病人到医院经过了仪器“体检”,然后我们需要给出体检报告,再给它“开处方”,根据每幢建筑的情况制定不同的改造方案:可能是改造大楼的空调和热水系统,也可能加入可再生能源的应用,这些技术和设备都是近10年来的发展成果。上海将以上世纪80年代建筑能耗为基准,从今年开始要求新增建筑节能率达65%,对于监测不达标的楼宇将重点改造。改造需要成本,政府将给予一定的资金补贴,企业自己承担一部分,改造后的楼宇完全可以通过监测设备和我们研发的软件知道自己的“疗效”。
新能源需加大扶持
能源问题,除了如何节能,另一方面是开发利用新能源。2006年我国实施了《可再生能源法》,2009年12月,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12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再生能源法修正案》,又对原有法案做出8项修改,这对中国新能源的发展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推动力。
可再生能源(包括风能、太阳能、水能、生物质能、地热能、海洋能等非化石能源)的开发和利用近5年来的发展可谓“疯涨”,目前我国在可再生能源领域已经成为最大的生产国,我们制造了世界光伏消费总量的50%,世界太阳能热水器消费总量的70%,我们有世界上生产量最大的风电。通过最近几年的鼓励和发展,我们可以自豪地说中国已经是风电和太阳能热水器使用总量最大的国家。不足的是太阳能光伏市场95%出口海外,通过未来政策的支持,中国完全有可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太阳能光伏使用国家。一些西方国家已经把可再生能源利用得很好了,比如说丹麦的电力75%采用风电,甚至规划在不久的将来整个国家将100%利用可再生能源。
未来十年,我们的能源结构将会进行大调整,分散式能源将走向家庭,可以想象,中国如果能把自己的所有屋顶变成发电站,新能源未来在国内将有多大的发展空间?我们国家要发展智能电网,要解决多样化的可再生能源发电的并网问题,目前还需要更多的支持政策和更大的扶持力度。
本报记者 易蓉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