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0:评论
     
本版列表新闻
     
2012年10月12日 星期五 放大 缩小 默认   
搭台与唱戏
阎小娴
  阎小娴

  这一周,那个有着梦幻般眼神、迈着梦幻般步伐的麦迪,要来青岛,牵手CBA了——比起之前的马布里、“弗老大”,显然,这是梦幻般的一笔CBA大单。

  这一周,NBA中国赛卷土重来,“小皇帝”领衔的豪华阵容,让赛事一票难求,据说票价在网上翻了几倍。

  这一周,中国搭台,篮球唱戏,各路NBA球星吸足眼球,在中华大地风风火火。有NBA球迷惊呼:长假刚过,这幸福来得也太突然了……

  还记得2004年NBA中国赛来沪,当时带头的是姚明,带着他那帮火箭队友。8年后,随着易建联重返广东,NBA再无中国球员。

  不经意间,中国篮球就告别了“出口”,转而开启了“进口”NBA球星的时代——这世界变化太快,让人目眩。NBA球星火了,他们的身价,在CBA里相互攀比;NBA球星多了,他们的人气,也提高了CBA关注度。对中国篮球来说,这不全是件坏事。

  然而,这10年过去了,中国篮球与世界的距离,却越来越大了,以至于男篮在伦敦奥运会上溃不成军,这也是不争的事实。中国球员在NBA,越来越难立足。易建联的回归,就他个人而言,理应获得大家的包容,但就中国篮球来说,足以引起反思:中国篮球后继人才,究竟在哪?

  不可否认,这两年的CBA,比以往好看了,但很大程度是因为外援,而不是国内球员的推动。这也就是为何我们在本季CBA到来前,与上海篮协、上海男篮携手,为队员“起外号”,尤其是那些本土球员——我们需要打造自己的球星。

  当我们大把掏钱买外援,当我们风光搭台办大赛,当我们看到篮球馆随着NBA球星的到来而变得满满当当,我们明白中国篮球缺的,或许不是钱,不是人气,而是长远的眼光、把握机遇的能力,以及为我所用的韬略。

  借助NBA球星吸引球迷、炒热市场,固然不错,但不要满足于表面的热闹,埋头发展、壮大自身才是正道,否则搭台永远只能看人唱戏。如果哪天,中国球员,尤其是年轻球员实力增了,名气响了,又能像当年姚明那样飘洋过海去闯荡美利坚了,我想,即便没有NBA赛事来华,即便只能电视里看看转播,球迷一样会像眼下争相去看NBA季前赛似的,荡漾起过节般的幸福感。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综合新闻
   第A04版:莫言获诺贝尔文学奖特别报道
   第A05版:莫言获诺贝尔文学奖特别报道
   第A06版:莫言获诺贝尔文学奖特别报道
   第A07版:莫言获诺贝尔文学奖特别报道
   第A08版:十年之变喜迎党的十八大特别报道
   第A09版:民生新闻
   第A10版:评论
   第A11版:法治新闻
   第A12版:社会新闻
   第A13版:科教卫新闻
   第A14版:早间点击
   第A15版:中国新闻
   第A16版:目击
   第A17版:财经新闻
   第A18版:体育新闻
   第A19版:体育新闻
   第A20版:国际新闻
   第A21版:新民环球/论坛
   第A22版:新民环球/社会
   第A23版:新民环球/人物
   第A24版:新民环球
   第B01版:家庭周刊
   第B02版:家庭/女性世界
   第B03版:休闲/全家乐
   第B04版:广告
   第B05版:夜光杯
   第B06版:夜光杯
   第B07版:连载
   第B08版:阅读
   第B09版:现代家居
   第B10版:现代家居/实用谋划
   第B11版:现代家居/特别提醒
   第B12版:现代家居/设计交流
   第B13版:艺术家具专版
   第B14版:广告
   第B15版:新智/人与自然
   第B16版:家装之窗
   第B17版:E生活
   第B18版:E生活/数字世界
   第B19版:E生活/数字家庭
   第B20版:E生活/掌上天地
   第C01版:广告
   第C02版:城市品质
   第C03版:名品风尚
   第C04版:标志橱窗
   第C05版:品牌专题
   第C06版:标志产生
   第C07版:HOTEL酒店
   第C08版:美容扮靓
   第C09版:新尚画报
   第C10版:新尚假日
   第C11版:新尚专访
   第C12版:创意单品
   第C13版:博物寻访
   第C14版:秀场故事
   第C15版:走进大牌
   第C16版:明星潮事
“三官”上墙,成校舍安全基石
搭台与唱戏
期待更多名教授给本科生上课
媒体视点
“回收”
“老年痴呆”正名能消除歧视吗?
蒙牛、光明乳业屡被质疑的静思
新民晚报评论A10搭台与唱戏 2012-10-12 2 2012年10月12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