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7日,莫言曾在新浪微博上表示,他在瑞典出版了三本书:《红高粱家族》《天堂蒜薹之歌》和《生死疲劳》,三本书的译者均为陈安娜。陈安娜究竟是谁?国内媒体曾报道,其为瑞典从事翻译现代中文作品的专家之一。而这个奖,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陈安娜的悉心翻译。
颁奖之前出言谨慎
昨晚7时30分,陈安娜在瑞典文学院透露莫言获奖的消息后,仅在新浪微博上发了两个表情,一个太阳和一只蛋糕,对莫言的获奖表示祝贺并晒美好心情,这条微博被转发五千多次,许多中国网友特地登录新浪微博,向她表示感谢。而昨晚,陈安娜又发表微博表示:“谢谢大家!请别忘记,莫言有很多译者,文学院也看了不同语言的版本:英文、法文、德文等。大家都一起高兴!”不过,在颁奖之前,陈安娜还是出言谨慎,她在昨天下午发布微博说:“很多中国人好像被诺奖弄疯了。除了中国与日本以外还有很多国家,而那些国家的人也都以为自己国家的作家肯定会获奖。大家安静下来吧,等着瞧。”
陈安娜在接受采访时表达了她对于莫言本人及其作品的看法。“他的笔名是莫言,跟他见面的时候他确实没有说那么多话,但是说话的时候他总是很幽默,很有意思。作为一个外国的读者,读他的东西是比较容易的,因为虽然很中国化,但同时他里面讲的那个爱和恨我们都可以接受。”
陈安娜接受采访时诺贝尔文学奖的得主并未宣布,不过她表达了对于整个中国文学的信心:“如果他得奖了,我当然非常高兴,因为我是他的译者,而且我喜欢他的作品。如果他得奖,不光对他个人有好处,对中国文学在外国也有好处。如果他今年不得奖,我觉得可以再等,因为很多得奖的人已经等了很长时间,所以如果今年不得,明年也许可以,或者过5年,或者过10年,这个早晚会有的,如果不是他那就是其他中国作家。”
翻译“莫言”出于偶然
据报道,陈安娜翻译莫言的作品出于偶然。她本来是一个兼职的中文翻译,而不是全职的中文翻译,因为在瑞典没有那么多人需要阅读中文小说。有一天,她在购物时有出版商找到她,问她是否愿意翻译中文小说,那是她第一次读到《红高粱家族》,这也是她将之翻译成瑞典语的第一本书,她称自己非常幸运,因为在瑞典,每年只有一两本中国图书出版。瑞典的出版商无法阅读中文,所以他们依赖于英国和美国的文学代理人,这些代理人贩卖英文翻译版本,出版商阅读后再决定是否要找人翻译成瑞典文。因此,中文小说往往要等待许多年,才会有瑞典语译本出现。在过去的20年里,陈安娜翻译了20部中文小说,其中有王安忆、莫言和余华的作品,都是被翻译成瑞典文。她嫁给了来自中国的翻译家万之先生,随夫取了个中国姓氏“陈”。今年5月20日,两人曾一起来沪推介瑞典作家马丁松的作品《阿尼阿拉号》。
陈安娜表示,翻译过程中最大的挑战并非遇到不理解的单词,而是要在瑞典语中找到恰当的表达,翻译出这个词在文章中的整体感觉和作者的语意。“有时即使你翻译的每个字完全正确,但感觉仍是错的。”她说:“对于文字所说的东西,我了解得非常清楚,但想找到瑞典语中一个完全准确对应的词,却非常困难。有时这样的词汇在瑞典语中根本不存在;有时中国话的表达会有不同的联想。”此外,还不应忘了一个美国翻译家葛浩文,没有他把莫言的多部小说译成英文,莫言的影响力恐怕难以进入西方。
本报记者 乐梦融 夏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