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滢曾做过心理测试,她属于较能控制情绪的人。全运会之前,陆滢的心里总有两个声音在比拼,一个叫“压力”,一个叫“动力”,赛后,本报记者听陆滢讲述“压力山大”变成“动力火车”的心路历程。
压力之下增动力
“我是谁?”比赛前一晚,背负巨大心理压力的陆滢自问自答,“刘子歌和焦刘洋都是奥运冠军,而我只是奥运亚军、世锦赛亚军,没有什么输不起。”
比赛开始前在更衣室里,陆滢戴上耳机听音乐,她说那几乎是自己的强迫症,一定得是快节奏、低音强的音乐,以让心脏随之振动起来。蓝白相间的指甲油,是队友唐奕帮忙涂的,她相信这会给自己带来好运。
然而,站上跳台,“压力”又来袭,她大口深呼吸,表情僵硬。鸣枪,起跳,“动力”来了,它对陆滢说,“不要看她俩,快拉开……”陆滢的出发反应时间是0.69秒,在所有选手中最快,第一个50米,她就将其他人甩到了身后。然后转身,她想潜泳尽量远一些。最后10米了,快到了,她想要保持之前的速度,可她分明感觉肌肉开始僵硬,胳膊有点抬不起来,她的余光瞄到了旁边一道的刘子歌,正一点点追上来。“压力”让她喘不过气,让她感到心慌,“动力”冲她喊道:顶住,一定要顶住!
“破釜沉舟,豁出去了!”最后一刻,“动力”占了上风。陆滢如愿率先触壁。
自我质疑中成长
过去一年里,经历了起伏的心态,陆滢赛后想要一吐为快。
一个月前的巴塞罗那世锦赛女子100米蝶泳,陆滢在半决赛意外出局,令她难以释怀,“我怎么能游出这么差的成绩?然而越急越慌张,反倒是把包袱放下才能找到好状态。”
可包袱不是说放就放的。陆滢在想,为啥自己的训练成绩和比赛成绩不成正比?“我总觉得,自己不可能这么差。”与此同时,伤病来势汹涌,她的肩关节不太好,稍不留意就有可能拉伤。来沈阳后,咽炎发作,却又不敢随便吃药……陆滢越想越慌。
带着压力站上全运会的赛场,有些人会被压垮,但有些人会越压越有动力。陆滢属于后者。陆滢告诉自己,“竞技体育,我必须做一个要强的人。”
两年前一次团委活动中,陆滢和刘翔并肩而坐,被记者拍了图片上传网络,网友惊讶这位身材极好的游泳女将,风头一举盖过刘翔。两年来,在压力中成长的陆滢,终于用真实实力让自己被外界所知,加冕100米蝶后桂冠。
特派记者 陶邢莹
(本报沈阳今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