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的领导感叹道:“银行柜台,铁账铁算盘,想做出什么轰轰烈烈的事,不可能。但是陈文兰十几年如一日,用她的精致服务,感动了客户。”陈文兰说:“服务也是一项事业。要获得一个人的信任不容易,金融工作者的每一次服务,其实就是客户将信任和期待交到我们手中。我们用专业精神提供服务,不能辜负这份信任。”
“终端一号”,是上海银行长宁支行营业部的同事们给陈文兰起的绰号。
“只要有陈老师在,就没什么需要担心的。”同事们加了注解。网点服务的2000多户企业,她能记住其中80%,客户一到眼前,马上报出11位账号及户名,比电脑查询速度更快。
娃娃脸,慢性子,陈文兰当了8年儿科护士,因为结婚搬家,转行做了银行柜员。当初对待生病孩子的细心温柔,19年来融入到了银行客户服务中。作为一个一线银行柜员,凭借服务获得2012年的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荣誉,她每天的工作离不开“三件宝”。
一本“万宝全书”
陈文兰的办公桌上有本硬面抄,里面记下了网点开户企业的许多信息。这已经是她抄录的第三本了,因为使用较频繁,册子的脊背上粘上了几道玻璃胶。这本“万宝全书”,关键时派上大用场。
长宁支行营业部的公司客户很多开设在楼宇中,有不少外贸型企业。受经济不景气影响,客户周转头寸难免紧张。春节前,一家企业支票托收但是账户里钱不够,电话一直联络不上。如果逾期发生跳票,会给企业留下不良记录,对今后贷款等都有影响。陈文兰在本子里查到了它的关联企业,一番辗转终于找到客户,筹足了资金。
还有一次,一位新员工在办理私人存款业务时,由于疏忽导致短款,账面轧不平。通过录像确定了那位客户后,电话却怎么也打不通。为了保证及时送库,大家在惋惜中准备作挂账处理。陈文兰听说后忽然冒出一个念头,他会不会同时是客户公司的财务?果然,她在监控中认出了这张熟面孔,翻看了“万宝全书”的记录,终于联系上了,避免一笔差错。这位客户返回网点后感叹:“我真是服了!平时一直听出纳夸赞陈老师的服务,没想到她对细节关注到这样的地步。”
一张“便民地图”
走进上海银行长宁支行营业部的大门,人们的视线会被一张贴在大堂经理柜边的长宁区地图吸引。上面用手工标注了区内的各家银行网点,还贴上银行各自不同的LOGO,一目了然。这,也是陈文兰午休的“副产品”。
有时客户需要去附近其他银行的网点办业务,常会询问坐在银行柜面一线的员工:“附近是否有建行”“到农行怎么走”。银行的员工总会有答不上来的时候。
听者有心。趁中午休息,陈文兰每天在地图上划一块地方,骑着电瓶车兜一圈,周边有哪些金融机构,走哪条线路比较方便,一一记录在自己的手画地图上。两三个月后,一张自制的区内银行网点图就初步成形了。她用两个轮子丈量了长宁区的每个角落,地图上一共标注了七八十家网点。点滴用心,汇聚成无声的服务。
一个“甜美微笑”
柜台做久了,难免会遇到挑剔的客户。“耐心点,要理解客户,”陈文兰总结说,“人与人之间要和睦相处,你对人家客气,人家自然消气。”最近天热,等候时间一长,人难免会有负面情绪。陈文兰的微笑服务加上熟练的业务操作,让许多等待中的客户心平气和起来。
7月的一天,陈文兰接待了一位办理销回单箱和电子对账业务的客户。这位客户对于销户手续过多、时间过长表示不耐烦,办完后径直离开,把印章等重要资料遗落在了柜台。陈文兰发现后赶忙打电话,但这位客户始终没接。她没有放弃,一有空就拨打,客户最终接了电话,马上赶回领取连声感谢,并对自己前面态度不好感到内疚。
同事说,陈文兰为人低调勤勉。她的想法很简单:把本职工作做好,把客户服务做好,吸引更多的客户。很多企业的客户办业务就认准陈文兰,哪天她公休了,还会打听“为什么陈老师不在”。即使公司搬到别处,也不愿从这里销户,依然每天坐车来解支票,因为习惯了“终端一号”的服务。
上海银行长宁支行成立了陈文兰服务班组,班组成员分别与支行其他13家网点结对,专门帮助大家解决在日常工作中所碰到的各类棘手问题。本报记者 谈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