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桃花怎么美艳,桃树怎么有用,如果桃子不能吃,不好吃,人民群众对它的态度就不会这么热烈,连天上的神仙都不会满意。
奇怪的是,我们常常看到老寿星笑容可掬,一手持杖,一手托桃。仔细看那桃,硕大滚圆之中带点火焰状。据我所知,这是桃子中的著名品种之一——寿星桃。寿星桃主要用作观赏,少有人吃,可能味道不佳或有煮鹤焚琴之嫌。明王世懋《学圃杂疏·花疏》:“寿星桃矮而花,能结大桃,亦奇可玩,桃殊不中食。”可证。这种可观、可玩而不能吃的桃子,有什么可羡慕的呢?既然仙人不食人间烟火,那就让他捧着吧。
孙悟空虽然是只猴子,但它是只仙猴,也喜欢吃桃子。在《西游记》的绘本、动画及年画中,孙悟空的一个标志性造型:一手拿根金箍棒,一手托颗大桃子。这颗大桃子,正是寿星桃。其实,画家们弄错了:孙悟空大闹天宫,明明偷吃的是王母娘娘开蟠桃会用的蟠桃,怎么会是寿星桃呢?再说,寿星桃既然不大可口,王母娘娘还要叫众仙来品尝,这不是寻开心嘛!
蟠桃形状扁圆,顶部凹陷形成一个小窝,果皮深黄色,顶部有一片红晕。它和寿桃在外表上区别很大哦。
蟠桃是珍贵水果,味甜汁多。它被王母娘娘看中,理所当然。相传农历三月三日,是西王母诞辰。当天,她会大宴众仙,以蟠桃为主食,称为蟠桃会。虽然是传说,历史文献上倒是记过一笔,《太平广记》卷三引《汉武内传》:“七月七日,西王母降,以仙桃四颗与帝。帝食辄收其核,王母问帝,帝曰:‘欲种之。’王母曰:‘此桃三千年一生实,中夏地薄,种之不生。’帝乃止。”可以推测,“仙桃四颗”,就是蟠桃四颗。蟠桃也可以叫寿桃,但肯定不是老寿星、孙悟空手里的那种。
桃子是我国最古老的果树之一,原产于西北地区,陕甘地区,甘肃桃可能最为原始。传说中的王母娘娘是我国西域地区的一位女仙首领,我国桃子的原产地就在西部,对得上号。现在,上海以及周边地区俨然成为产桃重镇。那么,上海人喜欢吃的水蜜桃又是从何而来?清人褚华《水蜜桃谱》云:“水蜜桃,前明时出顾氏名世露香园中,以甘而多汁,故名‘水蜜’。其种不知所自来,或云自燕,或云自汴。然橘逾淮而化为枳,梅渡河而成杏,非土腴水活,岂能为迁地之良乎!则谓桃为邑产也,也无不可。”倘若追溯,燕、汴自然在范围之内,但最终还是要追到西部。
露香园,原是明嘉靖进士顾名世所建的私家花园,当年在上海县城西北城根,即现在的人民路一带,已毁。顾氏将北方的桃树移植到上海,天时,地利,人和,居然成就了水蜜桃的品种。顾家衰败,露香园散出,其中的桃树被一位富绅买下移植至自己的花园,其园因以黄泥筑墙,故名黄泥墙。清人秦荣光《上海竹枝词》云:“水蜜桃推雷震红,闻雷见一晕红浓。露香园种今难觅,都向黄泥墙掷铜。”说的便是这段掌故。以前所谓“露香园水蜜桃”和“黄泥墙水蜜桃”,其实是一回事。
如果说起有一种“龙华水蜜桃”,很多人也许不会相信:龙华桃没吃过,龙华寺还没去过吗?哪有!我虽然年纪不大,对于龙华桃花倒是不太陌生。当年,进行革命传统教育成为日课,知道龙华有所谓“淞沪警备司令部”和“龙华监狱”;也因此几乎所有人都熟悉这样一首诗:“龙华千载仰高风,壮士身亡志未终。墙外桃花墙内血,一般鲜艳一般红。”(张恺帆作,萧三编《革命烈士诗抄》)对于龙华的桃花印象深刻。确实,清季乃至现代,记录龙华桃花的诗文不少,著名的有:清同治王韬《瀛壖杂志》称,龙华一带“皆种桃为业,一望霞明,如游武陵源里”;《游龙华》:“龙华寺畔草萋萋,柳绕江村花映溪。十里桃林红不断,画船常滞画桥西。”清同治十九年(1874年)7月14日《申报》载《沪南竹枝词》云:“遥指崚嶒塔影斜,踏青一路到龙华。碧桃满树刚三日,不为烧香为看花。”等等。有灿烂的桃花,便有诱人的桃子。听老人说,熟透的龙华水蜜桃,将麦管插入,可以像喝汽水那样吮吸。那就很厉害啦!
露香园水蜜桃、黄泥墙水蜜桃和龙华水蜜桃“圆寂”之后,上海似乎没有上品的水蜜桃了,人们说起水蜜桃,总是怀着“朝圣”的心态想到无锡,以一尝为快,为荣,为贵。事实上,无锡水蜜桃的“娘家”,就在上海;连宁波奉化的玉露桃,也脱不了“上海血统”。好在上海的南汇,如今已经成为著名的桃乡,出产不输给无锡、宁波的优质桃子。有专家说,上海南汇周浦地区尚存有从前上海水蜜桃的原种,闵行地区还有龙华水蜜桃的原种。那太好了!这就好比我们有了“北京人”的遗骨,就可骄傲地说自己的民族有着怎样怎样古老的历史。
吃过水蜜桃后,蟠桃上来了(基本来自北方);吃过蟠桃之后,该吃黄桃了。在上海,这些品种的桃子都很好吃。等到把黄桃吃完了,想念起桃的时候,商店里有的是用桃肉做的蜜饯。当然,如果你有一枚用桃核雕成的小玩意儿,随身把玩,即使“逃之夭夭”,也一定会“灼灼其华”的——那可值老鼻子钱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