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6:综合新闻
     
本版列表新闻
打招呼不睬,“刺儿头”不怕。杨浦区平凉街道副主任廖大华带领工作组直面夜排档扰民矛盾——~~~
打招呼不睬,“刺儿头”不怕。杨浦区平凉街道副主任廖大华带领工作组直面夜排档扰民矛盾——~~~
     
2013年09月06日 星期五 放大 缩小 默认   
打招呼不睬,“刺儿头”不怕。杨浦区平凉街道副主任廖大华带领工作组直面夜排档扰民矛盾——
路“不通”的通北路终于畅通了
邵宁
■ 廖大华(中)在检查市容 (资料照片)
  今年夏天,杨浦区通北路的海鲜排档依然生意兴隆、人声鼎沸。不过,与往年相比,居民的投诉少了许多,这是因为原先脏乱而嘈杂的环境变得干净多了:店家摆在人行道上的杂物、危险物没有了,横七竖八搭到马路上的雨棚全被拆除了,晚上的通北路能够通车了;摇摇欲坠的广告灯箱不见了,附近居民不再因亮得晃眼的霓虹灯而无法入眠。

  平凉街道办事处副主任廖大华把通北路环境的整治比喻为“一场硬仗”。今年5月起,他带着街道市政科干部以及城管、公安、工商、食药监等部门的工作人员,打招呼不睬,“刺儿头”不怕,终于使这条扰民多年的夜排档马路变了样。

  通北路路“不通”

  说起通北路夜排档,在上海的“吃货”中大大有名。在从榆林路至杨树浦路一段短短两三百米的路上,有商户115家,大小饭店四五十家。最早可追溯到上世纪80年代初,因为这里靠近原江浦路水产码头,吃海鲜“近水楼台”。2003年非典时期曾停了一年,到2004年又恢复了,且生意的火爆更胜从前。

  晚上7时到9时是夜排档最热闹的,12时以后到凌晨3时又是一拨高峰,都是吃夜宵的。美食爱好者从四面八方赶到这条小马路来一饱口福。有钱的,开着奔驰宝马来大啖海鲜;没钱的,一盘螺蛳,3瓶啤酒,3个人几元钱可以坐一个晚上!

  然而,通北路却是一条“先天不足”的小马路,沿街都是二级以下旧里,最早的建于上世纪20年代,楼上还住着不少居民。店面一般仅三四十平方米,小的只有20平方米,所以冰箱、炉灶、货架和餐桌等长期在人行道上安营扎寨。每天从下午开始,饭店员工就在人行道上敲冰、杀鱼、洗菜,污水横流;晚上,餐桌摆到了马路中央。高达七八米的广告牌“灯火辉煌”,却有安全隐患;炒菜时的鼓风机噪声、食客们的喧闹声不到深夜不会停歇。因为房子太老旧,原本就没有卫生设施,食客们便在弄堂里随地方便。今年,杨浦区排摸了20个需要整治的重点区域,通北路海鲜一条街赫然在列。

  “刺儿头”老板也服软

  “通北路终将要进行旧区改造,但在改造前必须对其环境加以彻底整治。”廖大华说。平凉街道今年下决心啃下这块“硬骨头”,既要照顾到店家的正常经营,又要杜绝防汛、消防等安全隐患,固定的广告灯箱、雨棚和违法搭建必须全部拆除,整治环境和车辆乱停放。

  担任整治小组副组长的廖大华知道,拆灯箱、拆雨棚是重中之重。整治小组确定了“先沟通、后整治”的工作方针,从5月初到6月中旬,对沿街115家商户分批约谈,面对面地沟通,做通了大部分商家的思想工作。但是,仍有几个“刺儿头”坚决不拆,这几家都是较大的饭店,屋顶灯箱高达8米,雨棚搭到非机动车道上,人行道堆满了煤气灶、烧烤炉,还有2米高、5米宽的海鲜鱼缸。老板还表示自己“路道粗”,上面有关系,外面有“兄弟”,你能拿我怎么办?

  廖大华决定直面“刺头”。民警、城管队员先找老板谈话,同时,由消防和食安部门对饭店进行检查,发出整改通知书。廖大华正告老板:找任何人打招呼都没用!如果不拆除灯箱、雨棚,相关部门将会天天来检查,直到消防、食品卫生合格为止。几个回合较量下来,老板终于服了软,主动拆除了占道雨棚。

  通北路看得到天了

  就这样,6月底,29个固定广告灯箱全部拆除,今年七月最热的时候,拆除了马路两边的雨棚长达700米、2000余平方米,拆除违法建筑43处260平方米,还有鱼缸125只!考虑到经营的实际需求,街道统一为商家制作了蓝色的遮阳棚。

  50出头的上海阿姨胖嫂在通北路157弄口开了家“兄妹面馆”,已有20多年了,原来她也在弄口到人行道搭出了4米宽、10米长的雨棚,多摆上三四张桌子,一个晚上可以卖一两百碗面。“拆掉雨棚我心里总归不适意,不过看到那些饭店都拆掉了,我也拆了。”胖嫂说,现在生意减掉了一半,不过她也愿意“服从大局”。

  看到招牌灯箱和雨棚被拆除,居民们都拍手称快。“有点不认识了,干净整洁多了。原来通北路看不到天的,都被广告灯箱遮住了!”在这里住了30多年的居民徐锦刚说。

  被打被咬不退缩

  在街道分管市政工作很不轻松,尤其是在城市管理问题层出不穷的今天,常常要面对各种矛盾、纠纷,棘手的麻烦事儿不断。有人劝50多岁的廖大华:“你年纪也大了,职级也到了,混混么算了,不要拼了。”有商户威胁他:“你人在平凉,当心点。”有一次上班途中,廖大华还发现有人悄悄跟踪他。

  廖大华不怕:“我主持正义,维护的是广大居民群众的利益,怕什么?”曾当过6年雷达兵,在部队立过功,身上的军人气质使廖大华敢于碰硬,不怕得罪人。由于有的饭店老板在这里经营多年,关系多、人脉熟,起初确实有人来“要求关照”,但廖大华一概不睬。规矩做出了,再也没人来打招呼了。  本报记者 邵宁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焦点
   第A04版:评论·随笔
   第A05版:综合新闻
   第A06版:综合新闻
   第A07版:科教卫新闻
   第A08版:民生新闻
   第A09版:广告
   第A10版:社会新闻
   第A11版:广告
   第A12版:法治新闻
   第A13版:中国新闻
   第A14版:美丽长三角大型系列采访
   第A15版:中国新闻
   第A16版:文娱新闻
   第A17版:文娱新闻
   第A18版:文娱新闻
   第A19版:广告
   第A20版:全运会特别报道
   第A21版:全运会特别报道
   第A22版:全运会特别报道
   第A23版:国际新闻
   第A24版:国际新闻
   第A25版:社会与法
   第A26版:时事热议/社会与法
   第A27版:社会与法/海上拍案
   第A28版:夜光杯
   第A29版:夜光杯
   第A30版:阅读/连载
   第A31版:财经新闻
   第A32版:目击
   第B01版:陆家嘴金融城
   第B02版:封面人物/陆家嘴金融城
   第B03版:陆家嘴金融城/世经经纬
   第B04版:热点解读/陆家嘴金融城
   第B05版:热点解读/陆家嘴金融城
   第B06版:理念分享/陆家嘴金融城
   第B07版:陆家嘴金融城/股市大势
   第B08版:地产资讯
   第B09版:地产资讯
   第B10版:基金纵横/陆家嘴金融城
   第B11版:陆家嘴金融城/五百强巡礼
   第B12版:公司探营/金融天地 陆家嘴金融城
   第B13版:陆家嘴金融城/升值空间·彩票世界
   第B14版:广告
   第B15版:陆家嘴金融城/城里城外·网上网下
   第B16版:广告
   第B17版:家庭周刊
   第B18版:女性世界/家庭周刊
   第B19版:家庭周刊/花鸟虫鱼
   第B20版:家装专版
   第B21版:现代家居
   第B22版:实用谋划/现代家居
   第B23版:家装之窗
   第B24版:广告
   第B25版:好吃周刊
   第B26版:饕餮四海/好吃周刊
   第B27版:好吃周刊/我家厨房
   第B28版:美食专列/好吃周刊
   第B29版:好吃周刊/优游食林
   第B30版:美食地图/好吃周刊
   第B31版:好吃周刊/美食大观
   第B32版:广告
路“不通”的通北路终于畅通了
广告
新民晚报综合新闻A06路“不通”的通北路终于畅通了 2013-09-06 2 2013年09月06日 星期五